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2016年12月11日到17日那一周之12-14日,会议筹备和成果发布

已有 3153 次阅读 2017-1-4 18:0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这次会议是在暑假和校长一起出差访问李庄的时候,就开始筹备了。在抗战时期的教育战线,李庄时期的同济和西南联大各占半壁。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十军工九同济,所以,国民党的飞机追着同济轰炸。当时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李庄,以惊人的胆略,收纳了同济大学,“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16字电文,显示了李庄士绅的豪情及其对历史文化责任的担当。那次出差就是主管校史工作的江波校长带着我们校史攻关小组的成员去探访这一时期的同济大学。我和校长还有档案馆馆长慎金花坐一排,因而可以有机会和校长一起聊聊我近来的工作。

在英国访学的时候,我时常流连于SPRU的两个seminars.也逐渐认识到那是在科技政策界享有声望的seminars,各个国家和各个团体组织的政要都以在此讲坛阐述他们的政策主张为荣。回国后,就一直想筹办这么一个seminar。后来被聘为同济教育学科的硕士导师,认识了张端鸿,和他说起这个想法,一拍即合,张罗起了个学术沙龙。后来职教学院的李同吉和物理学院的武荷岚也响应加入,这个沙龙就此运行起来。第一学期是在下午举行,第二学期改成中午,午餐沙龙。但那时候没有资助,午餐都是我们几个老师自掏腰包的。沙龙一周运行一次,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江校长都曾向端鸿说过,如果不是他是校长,事务繁忙,他甚至也想加入我们这个seminar。

在那次出差的时候,我就和他说起这个seminar的运行状况,他说下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题,把他约一下,他也来参加一次,看看他能为这个seminar做些什么。江校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创办人,能创办这么一个宏大的对中国教育事业起过巨大作用的组织,如果他能够指点一下我们,我们就有理由期待我们的午餐沙龙有一天也会发展壮大。

所以,我就开始积极筹备一次比较有意义的课题讨论。因为江校长的支持,这一学期,我们从学校获得了一些资助,午餐沙龙的午餐可以由学校出资解决,也聘请了会务公司,准备了精美的点心和水果。

我所承担的文理交融的课题项目也取得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成果,我就准备以这个研究为题筹划这次沙龙。恰好,这个课题还有些钱,说是年底不花完的话,学校就收回去了。与其把好不容易申请到的钱交回去,还不如请两个朋友来为课题进展把把脉。就想着刘立和李侠来讲讲他们他们学校的发展状况。

就和两位哥哥联系了一下。他们都答应来。后来把研究成果投给由刘立筹划的第七届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刘立非常感兴趣,在河南师大开会期间,我明白了我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学科布局的意义。刘立说可以和吴国盛老师说一下,说他肯定对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

果然,刘立给吴老师一说,吴老师立即查看了他的日程安排,说是11月17号可以。我就开始联系江校长,看看江校长是否有空。那段时间,江校长有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也就是澳大利亚人文社科学会的主席,我的合作者Glenn,到同济访问一个月,在学校层面组织了好几个会议,江校长就没有及时回复我,等他回复了,我再和刘立、吴国盛联系的时候,吴老师已经有别的安排了。会议只好再往后拖,恰好12月15号吴老师到上海科技馆有个会议,可以借机来一下同济。期间刘立又帮我联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袁江洋。这时候,袁老师和刘立的课程也结束了,可以来访。

但这个会议是要给校方提建议的,如果没有学校方面的代表参加,这么一个会议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之前,陆陆续续地,我利用各种方式给各方领导都提到过这个会议,我甚至还在武汉科学伦理大会上和裴钢校长说过这个会议。但领导们都答复说,如果没有冲突,肯定来参加。而有没有冲突,只能等到跟前时才能确定下来。

所以,周一12号以上班,我就给领导们写了一封信,以便敲定下来能来参加的会议领导。我给我所知道的所有领导都写了,心想,即使你们不来参加,也起码知道这回事情。多年以来,我无职无权,没有为我而预备好的渠道去做一件事情,我只能横冲直撞地去撞,撞开那个门算那个门。

写完信,我给馆长打电话,问他我的有关印鉴使用的申请审核情况,我们馆长才给我说,你这样一下子告诉很多领导,让领导们摸不准你到底要邀请谁,也就不知道谁去。而且,我原定的会议名称是“同济大学开展科史哲研究必要性”的专家论证会,好像是同济大学准备要开展这个学科了。而实际上,同济至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我只是从研究的角度,证明这个学科发展很重要,给学校提相关建议。而且,学科建设工作,也不是图书馆管,所以,馆长以为这个会议不应该由图书馆出面来给校领导发出邀请函,所以,驳回我的申请。

想来也是。但因为当时答应周一要交校史。就忙着整理档案,修改校史,到晚上交了稿子,想着明天该找谁商量把这个会议办得体面一些,怎么也睡不着。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和领导们的沟通,最有关的领导是学校主管文科工作的江校长,规划办的蔡三发,还有课题资助单位文科办。档案馆馆长在领导校史工作,之前在校史群里说学校想把学科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她应该感兴趣,而且,她是我多年的领导,这些年对我关怀备至,我就找她商量吧。

第二天.12月13日一早把会议手册修改好,下去找她。她正好在看,问我为什么把我自己放在第一位,请专家来应该专家先讲才是。我说他们来就是因为我的研究结论,如果不讲的话,就没有办法开场。她便建议将我的部分改为成果发布会,这样会议名字就更改成:同济大学开展科技史与科技哲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成果汇报暨研讨会。又和她商量了如何邀请校长和其他议程,把会议分成三部分,第一步是成果发布,第二步专家论坛,第三步是圆桌讨论。至于各步主持人,原来想请文科办主持成果发布环节,但他们主任先是封闭式学习,后来又是会务缠身,派他们办公室主任做代表,但办公室主任说她压不住台,只能来学习。后来只好请慎馆长主持这一环节。蔡三发老师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心主任,即是课题组成员,又主管学科发展规划,前两天他告诉我说江校长把我写给他的信转给他了。和他说起来,一直都把这次会议作为重要事项的。所以请他主持专家报告环节。圆桌讨论后来请张端鸿主持,我自己做最后的总结。会议议程定下来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开始做好会议手册,到星期三,14号下午才做好,到晚上才收到,就着转给江校长,感谢他的推动,并期望他抽暇到会。

给校长发完信,感觉万事大吉,远方的客人在12月初的时候,就已经订好了机票,我也派了学生去接机,明天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期待呢?我拭目以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025414.html

上一篇:认可错误结论对科学认知的价值
下一篇:傅里叶变换
收藏 IP: 222.66.186.*| 热度|

3 吉宗祥 武夷山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