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庚子青城山避暑(九):青城前山

已有 3340 次阅读 2020-8-25 14: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昨天,824日,我们去了青城前山。

考虑到我们的身体实力,采取了“索道上山,徒步下山”的环线游山路线,既量力而行,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景点。

早上7时半,到达山门。进了山门,步入进山道。走了约半个钟头,到索道站。坐上索道,一会儿就到了山上。

在山上,游览了上清宫,再上攀至老君阁。老君阁位于青城前山最高峰的峰顶,海拔1260米。游人能够进入老君阁底层,楼层均未开放。漫步老君阁一周,可见西边云遮雾罩的雪岭,东面沃野千里的川西坝子,南北两侧的翠峰叠嶂。得诗一首:

老君阁远眺

    千峰腾翠浪,

    万壑生云烟。   

    西岭碧空净,

    沃野入画来。

下老君阁后,在大赤天分路,坐索道的去左边,我们则走上右边的三百步下山石阶山道。一路下山,过三弯九倒拐,石阶路在山间茂绿里上下盘绕。小路侧旁,或是潺潺清溪,或是绿绿山林。到天师洞后,离山门就不远了。

青城山的山道,宽1.5~2.5米,多是石阶铺就,也有用木条铺就的木栈道和在坚硬砾岩上开凿出的山岩道。山里的路,即使修路者尽力修建得比较平缓,都有上坡下坎的。在陡坡上的山道,就必须盘旋多弯,以减小坡度,如青城山著名的三弯九倒拐。在陡峻的山坡上,路上条石的排列极为紧密,成为多级的石梯路,每梯的路面狭窄。有的路面的每级宽度,只有十来厘米,仅能容下侧放的单脚。上山时,步缓,问题不大。但下山时,人行走的方向与人体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二力合一,使行人在下山时不容易保持身体的平衡。下山时走到陡梯路处,只能侧身慢下,待一脚落实到下级石阶后,再将另一只脚下移;双脚都踩稳了,再下脚到下一级石阶。好在在极陡的路段,路旁多设置了铁链,行人能够手执铁链,以保持下坡时身体的平衡,避免失衡摔倒。所以,上山容易下山难,意思是:上山是攀登,靠脚力;下山路陡,既伤脚,又难于保持身体平衡。

下山途中,空气清新,山间幽静;路旁的亭和歇脚点也不少。我们恋山幽,惜脚力,时行时歇。到得山门,已是下午4时了。晚上看手机,今天一共走了21310步。按三步两米计算,走了14公里。据此估计,今天登山,走了二十四五里路。

七旬了,一天能够走二十多里山路,还看了不少美景呢,不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8125-1247808.html

上一篇:庚子青城山避暑(八):小区消夏晚会
下一篇:庚子青城山避暑(十):青城山镇
收藏 IP: 60.255.85.*| 热度|

8 舒红 朱晓刚 李学宽 王大元 杨正瓴 杨卫东 张晓良 杨顺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