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

已有 3766 次阅读 2016-6-13 06:4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书馆员, 图书馆事业, 图书情报学, 资格认证, 职业能力

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pdf (原文全文)

摘编自:王启云.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23-29.

引言

   图书馆事业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而进行相应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运行形态,是影响图书馆职能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泛在网络发展和商业信息服务竞争,使用户需求朝着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等方向发展,进而促使图书馆向着新的业态转变。而图书馆新业态环境要求图书馆馆员职业核心能力随之改变,以应对信息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冲击。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运作的重要资源。各类型图书馆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由于图书馆性质、任务和目标不同,对图书馆员的能力要求不尽相同。职业能力内涵具有历史发展性,并且呈现出逐步丰富与宽泛的趋势。

国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特点

  (1)与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密切相关。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或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美国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分为两种:图书馆学高等教育认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所属机构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学位的教育机构进行认可,全美有效;各类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既为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的未来图书馆工作者的质量提供保障,又有利于提升现有图书馆员工作水平。美国图书馆员的认证制度不但制订了要求图书馆员达到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同时还规定了认证的途径。

   (2)相关专业协会、图书情报学教育机构、图书馆三者密切协作。表1中国外图书馆及其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的图书馆职业能力声明多达12种,从声明的制定到发布,中间各个环节是密切协作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其分会起着良好的引领作用。

   (3)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相关研究成果具备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的图书馆职业能力声明多数经历了修订完善。比如图书馆儿童服务协会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能力》1989年建立,之后于1999、2009、2015年经历3次修订;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协会《图书馆员青年服务能力》1981年发布,之后于1998年,2003年和2010年修订。

   (4)图书馆职业能力在图书情报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影响日益突出。图书情报学源于图书馆工作实践,始终重视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技能,更适应实际工作需求。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不仅融入教学内容,推动课程设置革新,I-Schools将信息、技术和人的三者融合作为核心理念指导教育活动。

   (5)既具有理论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可行性。以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的图书馆职业能力声明为指导,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图书馆、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图书馆、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等进行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探索与实践。

   (6)研究规范,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重视实证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工作广告内容分析法常用来探测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特点

  (1)国内愈来愈重视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并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国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我国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少,但成效尚不能令人满意。总体看来,国内鲜见研究型论文,多为概述性且不够系统,论述的深度较浅。相关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次,鲜见实践应用,有实践应用的其范围非常有限,比如局限于某一馆某一时段。

  (2)对图书馆职业能力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我国没有特定组织对图书馆员能力提出标准,相较于欧美已经纷纷提出许多一般图书馆员或图书信息人才的普遍职业能力规范,可以发现国内对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尚未有明确性的指标或共识,尚未提出可供实践参考的图书馆职业能力体系模型。

  (3)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与我国图书馆界从21世纪初开始的图书馆职业认证制度探索征程随影相随。目前,已有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比如郭晶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标准与资质认证规范研究》,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学科馆员从业人员向职业规范化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将对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产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给我们的启示

   (1)与各方加强合作。这既包括和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合作,图书情报学相关院系的合作,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也包括科研、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多方机构的对话沟通。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需要听取多方意见,比如学生、学者、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机构,为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提供多样视角,特别是来自实践的意见,使研究成果能更加符合社会现状、满足社会需求,也从中达到相关主体间的平衡和共赢。

   (2)明晰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的基本问题。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包括: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图书馆价值是什么?什么是专业馆员?图书馆职业能力是什么?职业能力研究的重要性何在?有哪些应用与功能?该如何构建职业能力的范围与指标?不仅如此,还需要对若干概念进行界定或定义。

   (3)深入了解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变迁。图书馆的业务中心,昨天是以藏书为中心,今天在向数字化和合作交流转型,明天将走向以知识为中心。通过图书馆在不同业态环境中职能的变化,将图书馆职业能力置于历史视野中考察,探索图书馆职业能力定位的历史必然性与继承性。

   (4)准确认识和把握研究内容。国内对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专业馆员等,尚未有明确性的指标或共识。需要结合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发展史、图书馆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图书馆学科体系和工作内容、图书馆工作者特质和素养等多角度考察高校图书馆职业能力。比如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我国高校办学方式多样,目前处于又一次改革大潮,国家相关政策在调整之中。全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量化指标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于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扩展要反映当前形势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一些比较高的要求虽然许多图书馆一时难以达到,作为导向性的意见也应予以列出,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5)构建实用的职业能力体系模型。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构建职业能力体系模型要考虑各地区图书馆的差异性、各类型图书馆的差异性、同一类型图书馆的层次性。我国图书馆事业主体包括公共、高校、专业等图书馆系统,它们具有本体同质性,充分认识它们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是从总体上把握我国高校图书馆职业能力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模型容纳上述因素,构建职业能力体系模型,并将模型中的宏观变量转化为可测量的观测变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以图书馆服务与价值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结合对有关人员开展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入剖析,从个体内部因素、外部社会性因素等层面确定影响因素,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焦点团体访谈(从不同视角分组),归纳整理出适用于我国的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体系,构建较全面的职业能力体系模型,提出不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确定模型中的调节变量。

   (6)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学(协)会作用。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供各级各类图书馆及相关机构使用,具体如下:① 为图书馆机构设置与重组、岗位设置与聘任、任用新进馆员与评价现有馆员职业能力提供参考。② 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参考。③ 为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制定图书馆学学生专业能力提供参考。 ④ 为全国图工委和省级图工委今后再行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或制定图书馆职业能力、馆员教育训练有关政策提供参考。⑤ 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及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作为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宣示文件提供参考。⑥ 为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图书馆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提供参考。

结束语  

   我国对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但需求是十分迫切的。2016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第16条中有“公共图书馆馆长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无论是“送审稿”,还是“征求意见稿”,均重视图书馆职业能力。2016年1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有以下内容:“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该规程对于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扩展,反映了当前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可作为图书馆馆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可作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教育训练指标,可供设计图书馆学课程的架构规划参考,对拓展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我国亟需一批具备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域特点,既具有理论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可行性的,可供各级各类图书馆或图书情报教育机构作为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指标和教育规划参考的研究成果。希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

(摘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年第3期,原文约16000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84215.html

上一篇:新加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
下一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