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12日-5月13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理事会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办,主题为“数字资源开放获取服务研讨会暨CALIS第十三届国外引进数据库培训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CALIS管理中心有关领导、DRAA理事会成员及成员馆的领导和专家、来自全国的高校图书馆代表和全球数据出版商共540多位代表。会议PPT下载网址:http://202.120.57.83/?q=ppt。
1 主题报告
(1) 朱强(DRAA理事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数字资源开放获取:图书馆员的视角》
报告从OA的发展历程、现状、机遇与挑战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了开放获取的政策、工具、平台、实践等相关内容,提出目前OA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图书馆应当重新定位角色和职责、争取经费来源和数据管理的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开放获取保障制度和管理机制、提升开放获取意识,从而实现开放获取运动的持续发展。
(2) 吴建中(上海图书馆馆长):《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
吴馆长以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学为脉络,探讨OA的缘起、现状和未来。他指出应该让大学回归学术中心的地位,将学术资源开放获取理念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让流动的知识(数据)释放出来,成为共享资源,将促进学术成果的揭示、开放和再利用,形成有利于知识共享、大众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进而推动科技创新。
(3) 李秋实(DRAA理事、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国际开放获取学位论文资源与整合利用》
报告从国家学位论文OA仓储现状与知识产权政策、国外高校机构库使用条款与知识产权问题评与整合、实施构建国际OA学位论文数据库三方面对国际开放获取学位论文资源与整合利用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学位论文机构仓储,并着重对机构知识库使用条款等知识产权方面进行解读,最后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国家OA学位论文数据库”。
(4) 朱本军(北京大学图书馆、CASHL管理中心秘书长):《电子书开放获取(OAB)模式及其整合利用研究》
报告汇报了开放获取图书的出版—服务模式、开放图书的整合利用、开放获取图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开放获取图书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同构整合与异构整合开放获取图书的情况、元数据与开放图书检索平台的现状,最后就出版商、国家、地区和机构等就开放获取图书的政策与研究的建议进行解读。
(5) 王宇芳(复旦大学图书馆):《OA期刊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及对策》
报告就OA期刊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行了汇报,主要从研究背景、OAJ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OAJ对费用支出的影响与高校科研成果开放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介绍了OAJ发文与被引情况、APC费用等方面的研究。
2 数据库商专题报告
(1) 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回顾了OA发展的标志事件以及Springer在其中的参与情况,描述了OA市场份额和OA期刊影响力迅速增长的现状,然后介绍了Springer及OA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作为拥有全球最大OA期刊库的公司,Springer拥有450种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和三大完全OA品牌:Springer Open、BioMed Central、Chemistry Central,与中国很多教育、科研机构在OA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将继续依托图书和期刊,促进中国科研成果国际化的进程。
(2) OECD出版社介绍了OECD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概述其所提供的资源产品,强调了资源的使用量和可见性,分析了绿色OA模式和金色OA模式的差别,探讨了OA的收费模式、阅读权限,提出Freemium(免费增值)这一模式可能促进OA的健康发展。
(3) 美国John Wiley公司介绍了John Wiley公司在OA领域的成绩和现状,包括OA期刊的概况和2015年即将转为OA的优质期刊,以及Wiley OA收费和运作的模式。
(4)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首先概述了IET自身及IDL、INSPEC等旗下产品,然后分别从绿色OA和金色OA两种模式介绍了IET在OA方面的政策和进展,最后发布了即将推出的IET工程与技术参考数据库。
(5) BioMed Central 出版社明确了OA的三个概念,详细阐述了金色OA和绿色OA这两种OA路径的内涵、各方参与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各自的发展现状。报告中还提到,作为一个OA出版社,BioMed Central强调期刊质量控制,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6)Taylor & Francis公司简要回顾了自布达佩斯OA计划以来OA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Taylor & Francis的OA产品和最新进展。
(7)荷兰Elsevier公司从中国出版量的增长与出版质量面临挑战出发,分享他的一些观念,即出版商传统上主要提供内容和数据,近年来加强技术与分析的支持,比如复旦的研究数据基于SCOPUS,上海交通大学、泰晤士等大学排名所需数据与Elsevier合作,最后介绍了Elsevier Open Access、文章分享指南、面向学校机构知识库政策、Open Data等方面的进展。
(8) Nature 出版集团就《自然通讯》转为开放获取之前与之后的情况、定位与影响及Nature品牌期刊系列进行了介绍,就为何转向OA提及了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科研人员的需求,一是投稿量等导致订阅模式价格大幅上涨。最后就出版的走向分享了他的认识,即开放获取将使高品质期刊APC出版费用异常昂贵,高品质期刊费用更公平的方式是由大多数来承担,OA无法很好地支持所有类型重要内容的发表。
(9) iGroup回顾了iGroup与中国高校学术资源建设的十五年、用户对开放数据的需求及开放数据的价值、iGroup帮助用户发现和利用开放获取资源、学协会高品质开放获取资源等方面,并介绍了政府机构、企业对Open Data的支持状况。
(10) 牛津大学出版社(OUP)首先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业务概览、出版规模概况,并谈及了他对开放获取的认识。最后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开放获取出版策略、出版流程、牛津OA期刊与牛津OA未来发展趋势。
3 知识笔记
(1)OA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世界各国陆续发布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Open Access Mandate),要求由公共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开放获取。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667个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发布开放获取政策。开放获取,指科研人员将论文、专著、图书、演示稿、课件、数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式学术出版物或存放于开放式知识库中,以在线的方式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保存和利用。开放获取成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新的学术资源交流共享的方式,进而成为一场利用互联网推动学术成果自由传播的运动,并从最初单纯应对学术出版的危机发展为对学术交流与传播机制的反思以及流程的再造。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开放获取政策要求得到公共资助的科研论文在发表后把论文最终审定稿存储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在发表后12个月内实行开放获取(http://ir.las.ac.cn/)。
开放获取对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有利于建设多元化的数字资源;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费压力;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挑战:工作内容和职能的拓展;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再造;相关政策的规范和完善;馆员和用户的教育培训。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a) 麻省理工大学开放课程资源.http://ocw.mit.edu/index.htm
(麻省理工学院教师于2009年3月18日全票表决通过了该校的开放存取政策。政策规定麻省理工学院的每一位教师承诺讲其学术文章供其他人获取,并以公开传播为目的使用文章的版权;规定了文献权利许可的非排他性、不可撤销性、已付款、全世界范围许可。)
(b) 哥伦比亚大学开放获取资源.http://academiccommons.columbia.edu/
(c) 南京大学开放获取资源.http://lib.nju.edu.cn/html/article.htm?id=73&fid=1
(d)山东大学开放获取资源.http://www.lib.sdu.edu.cn/portal/tpl/home/elec_type_src?getmode=4&lang=en
(e) 西安交通大学开放获取资源.http://oa.lib.xjtu.edu.cn/oa.do
(该节内容摘自:朱强《数字资源开放获取:图书馆员的视角》)
(2)开放获取的缘起:知识(数据)资源有意或无意地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包括政府、商业出版部门);大学图书馆买不起资源了,哈佛大学呼吁,实现开放获取,让大学回归学术中心的地位;让流动的知识(数据)释放出来,成为可共享资源。2001年12月,开放获取国际研讨会发布“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2003年10月,德国马普学会发起柏林会议并发布了“开放获取柏林宣言”。实现途径——金色道路(Gold?Road);绿色道路(Green?Road),即作者自存档(Author?self‐archiving),机构库(Institutional?Repository)及各类机构典藏。开放科学是学术资源开放获取理念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学术成果的揭示、开放和再利用,形成有利于知识共享、大众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从大学学术中心优势的弱化到学术中心地位(academic heartland)的回归。随着大学第三使命(教、研、合作)的增强,在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合作和共享的同时,吸引了大量企业向大学园区靠拢,形成大学技术园(t ech nopol e),如剑桥周边已形成了强大的与大学合作的企业群体。如今以大学为中心的区域创新集群正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该节信息摘自:吴建中《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
(3)“依我多年在一线推广开放存取运动的经验来看,影响开放存取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对它的误解。究其原因,造成这种误解的首要因素是对开放存取的不熟悉,而造成对开放存取不熟悉的关键则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式’的偏见。”(Peter?Suber,《开放存取简编》,李武译)概念一:开放获取≠免费获取;概念二: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出版;概念三:开放获取出版≠低质出版。
(该节信息摘自:王丹青《开放获取最新进展与图书馆的角色》)
(4)OAJ对两校(复旦大学与哈佛大学)科研绩效的影响。OAJ提升了发文量的增幅;OAJ降低了被引次数的增幅;OAJ共享成果与被引次数提升关联性不强;OAJ发文量及被引次数占比,哈佛低于复旦。O AJ带来的费用支出影响:高发文量的高校,发文费用投入远大于期刊库订购费用;中国费用支出将明显增长,国际发文大国,国际出版份额小;英美等国收入构成变化,国际出版份额大,OAJ-APC费用流向出版社。高校科研成果开放的应对策略:以OA机构库保证成果共享;以OA整合平台促进论文广泛传播;以研究社区提升论文的影响力;成立机构联盟争取OAJ-APC议价权。两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论文OAJ出版与被引次数提升关联性不强;传统刊发文转OAJ发表的费用增长较大;高校无需主动鼓励作者选择OAJ发文;切实推进OA机构库及整合平台建设;鼓励研究者参与学者社交网络(如:iAuthor, Medley);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质量。(该节信息摘自:王宇芳《OA期刊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及对策》)
附录:
(1)Elsevier数据库开放获取期刊概况
289种开放获取期刊,1600种以上支持开放获取。
按学科分类(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rnlallbooks/all/open-access)有399种。
1 Phys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115种)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Computer Scienc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Energy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Mathematics(7种。Arab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Electronic Notes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Fuzzy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the Egyptian Mathematical Society,Journal of the Nigerian Mathematical Society,Journal of Taibah University for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Perspectives)
Physics and Astronomy
2 Life Sciences (115种)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Neuroscience
3 Health Sciences (185种)
Medicine and Dentistry
Nursing and Health Professions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Veterinary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4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88种)
Arts and Humanities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Decision Sciences
Economics, Econometrics and Finance
Psychology
Social Sciences
(2)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http://doaj.org/)是个专门OA期刊文献检索系统,但不包括预印本资源。该系统收录期刊的文章都是经过同行评议或严格评审的,质量高,与期刊发行同步,且都能免费下载全文,是做研究的好帮手。DOAJ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DOAJ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期刊的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SCI收录的期刊。DOAJ收录的OA期刊数量非常多,属于目前最好的的OA期刊目录网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