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盲区” 精选

已有 8838 次阅读 2014-12-11 09:42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研生活, 国家社科基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年12月10日08:32发布了《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10/c40531-26179934.html)。笔者原打算重点关注关注,准备参与申报。浏览公告之后发现,不符合申报条件——“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0年3月1日后出生)。”我是属于“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且年龄超过35周岁的(不符合“青年项目”申报条件)。笔者以为在当前环境下,既不公平,亦不公正,亟待改进。

   笔者对此“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笔者自2004年开始关注并实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近年又亲历了职称晋升及学位提升均希望渺茫的“残酷”现实。据笔者的关注,这样的“盲区” 自2014年度开始产生,之前“青年项目”的年龄是不超过39周岁,之后为不超过35周岁。

   为什么说“不公平”?因为它剥夺了年龄超过35周岁,又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那批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的权利。

   为什么说“不公正”?职称方面,当前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异化得越来越厉害了。关键环节其实并不是所在领域专家决定的,当前有一种具备一定代表性的职称评审模式大致为:校级领导分配指标到各院系,各院系自个选送代表,选送代表参加校评审(基本为各个领域“学官”代表,实际具备评审能力的并不多),校评审通过再报上级部门(教育厅等)组织评审(与校评审环节相似)。某高校近3年(2011-2013年)只有83人晋升副教授,而非教师系列只有6人晋升副高职称。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尤其是学术水平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大有人在。教师岗分配到院系每年也就1-2个指标(到校评审环节也不一定通过),许多成果丰硕的青年教师(包括具有博士学位的)晋升无望。类似这种情形已在不少高校中存在。众所周知,不同机构甚至同一机构不同时期的“教授”,其“含金量”差别很大。学位方面,博士学位代表是求学经历或教育背景,并不完全等同学术水平。不同时期不同机构授予的学位,其“含金量”不一。当前还有一种现实是,有些高校对在职攻读学位是有约束的,比如有的高校不允许非教师系列人员在职攻读学位,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即使考上了也不同意上)。高校教师学位大跃进只是近年的事情,某高校2002年具有博士学位的只有8人,2014年已有217人具有博士学位,且另有112人博士在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注重科学管理,服务专家学者。”,由于“盲区”的存在,偏离了“正确导向”,亟待改进。笔者的建议是消除“盲区”,允许“盲区”范围内这批人有条件参与申报,比如“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50141.html

上一篇:克莱蒙:国外LIS相关信息源——博客推荐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31期 20141212)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11 王林平 黄永义 杨正瓴 贾珍荣 韦玉程 赵美娣 赵星 王国强 王云才 周春雷 eastHL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