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可贵的师生情谊

已有 5380 次阅读 2014-10-6 20:1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随笔, 高校教师, 师德, 师生情谊

   高老师送我和妻子、儿子上了出租车,互相道别之际。出租车司机师傅朗声说道:“你们是趁国庆假期看望老师的吧?真不错!”几乎还没等我们回话。司机师傅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师生情谊的故事。
   故事梗概大概如此这般。司机师傅说,他曾拉过3位三十来岁的学生,那3位学生是从不同地方到南京的,他们来南京的目的是到南京陪护罹患胃癌的年逾八旬的南京农业大学老教授。老教授有后辈,但是没能在身边,陪护由其分布国内各地的学生轮流。学生们将轮流陪护直至将老教授送走。老教授有此“福”报是因为其师德高尚,曾经精心呵护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特别是曾经想方设法资助过一批经济困难的学生。紧接着感慨,世风日下,今不如昔。说他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今年教师节,他收到儿子老师索礼的信息,他和做幼儿园老师的妻子商量是否送购物卡,商量过后决定不送。可是后来,他收到老师的感谢短信,说是他儿子给老师送礼的,别的学生送花什么的,他儿子送的礼最“体面”。
   听故事的前半段,也就是学生相约陪护老教授那段,我真的是热泪盈眶。我这次去南京确实可以说是看望老师。司机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上车地点兰园站紧邻东南大学宿舍区。高老师退休前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工作。我与高老师的缘分始于高老师的先生的张厚生先生。张厚生先生2008年8月8日因罹患直肠癌,抗争数年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种种原因,我未能成为张先生名正言顺的弟子,但自2000年相识直至其辞世,有着一段亦师亦友地别样情谊。张先生生前视我为弟子,甚至是儿子。因缘际会,高老师也将我视为自己的后辈。高老师一直希望我和妻子及儿子一起到南京玩,今年暑假妻子整整忙了一个暑假将博士论文写完了,想借国庆假期带三岁半的儿子出去玩玩,因为我知道高老师这学期开学后开始为一个人住,儿子一家为孙女上初中方便搬回原住处,我们一家直接住在高老师家。张老师生前,我在高老师家住过数次;张老师走后,我也在高老师家住过数次(还在江宁的家中住过两回,那两次主要是在张厚生的书房做一些搜集、整理工作)。我的妻子、儿子,此前高老师只看过照片,这次在高老师家住了四天,高老师忙前忙后,真是忙得不亦悦乎。高老师对张老师爱得深沉,这一切,我历历在目。就是在今天,张老师仿佛仍在高老师的身边,高老师还在积极为张老师的纪念与传承做有意义的事。2013年出版的《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先生纪念文集》,该书出版的前前后后,高老师做了大量工作。东南大学老馆长朱斐先生2013年11月15日,在读了纪念文集之后给高老师写过一封信,高老师让我看了,信中称:“厚生同志质朴厚德,心正风清,笃学笃行,敬职敬业,倾心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推向图书情报一体化与服务手段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对东大图书馆建设有很大贡献。厚生同志奋力创建图书情报专业,勇挑教育重担,爱护桃李,堪为人师表,培育了数届图情精英。”在高老师家中,高老师还多次聊及张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关门弟子”苏小波博士。苏博士及其妻子均于2006年成为张老师的弟子,那年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期间出现不适,回南京之后确诊罹患癌症,苏博士在张老师与病魔抗争的日子,做了大量工作,很贴心,也很暖心。张老师走后这些年,苏博士为张老师的纪念与传承做了许多工作,比如扫描张老师留下的大量照片(不少照片具有史料价值)、为张老师纪念文集约稿等。更为可贵的是,年年有去为张老师扫墓。早些年(做博士生时期)是与高老师及其儿子一家同去,近年(参加工作了)是自个去。高老师讲到这点,感动得流泪了,说这小孩太有心了!我比苏博士痴长近十岁,自愧弗如。司机师傅讲诉的故事我觉得一定是并非虚构,足以令我感动:或许部分因为我不由自主地同我自身经历的故事联系起来了,部分因为我自身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校友。虽然那位老教授我不尚未知其姓名,但他的部分学生与我算同龄人。
   听故事的后半段,也就是小学教师索礼、小学生精通人情世故阶段。感觉有点滋味杂陈。司机的感概是师生情谊,今不如昔,我没敢暴露我和妻子也在高校工作(我是一名高校图书馆馆员,妻子是高校教师),实事求是地说,我和妻子有几分赞同司机的感慨。因为儿子上幼儿园,我们是找了不少人帮忙的,为教师节给哪些老师送?送点啥?也是费过思量的。好在幼儿园园长在开学初的家长会,明确同家长们讲她自己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未给任何老师送过礼,她个人坚决反对那样的不正之风。从侧面了解那所幼儿园从园长到其它老师,确实挺正气的,时下属于难能可贵了。歪风邪气属于非主流,但其影响确实不可小视。

   故事里的事,故事外的事,或许既有可贵的师生情谊,又有师生情谊的可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33448.html

上一篇:课题,课题奈若何
下一篇:麦子先生系列学术讲座简介
收藏 IP: 221.181.237.*| 热度|

5 曹聪 赵美娣 林中祥 刘桂锋 yurong100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