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妻子念博士四年了,目前还属于博士“前”,我则属于博士“后”。四年时间里,脱产了半年,儿子两岁半了(产假只休了两个月)。其间教学工作量饱满,一有时间就忙做实验,周末假期等闲暇时间多半是在实验室度过。辛酸可见一斑。
6月中旬等来了博士期间投出的第一篇论文的审稿意见。那篇论文至少做了一年实验(以念博士所在的高校实验室为主),去年暑假忙了一个假期,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今年上学期,争取将所有课调至后半学期,又赢得了2个月时间。很多实验的结果并没有结“果”。那篇论文写了很久才投,且有好些高人贵人相助、导师下了大功夫修改,等待审稿意见至少等待了1个多月,好在结果还算好,两个审稿人,一位是完全赞赏,另一位提了两条意见,要求补两个实验,据说一个是小实验,另一个棘手一点。那家刊物为中科院SCI分区一区期刊,也可以说是妻子当前所从事领域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期刊。
妻子当天下午就赶回学校,与导师商量对策,且知导师即将出国一月。那时教学任务基本结束,但与同事共同承担的一门课程尚未考试,本来后半程的阅卷、登记成绩工作是她做的,但匆忙托付给了同事。妻子高度重视这篇文章,为了保险起见,多做了一个实验,导师认为没必要,属于下一篇论文的内容。忙了10多天,导师出国了。联系起来不甚方便。昨天,妻子回家一趟,因为离家快一个月了,还知道小孩前天受凉了,且家里有点事情需要回来几天。
坐了一夜硬座车,9点左右才到家。中午回家,她的神色有些恍惚,告知导师发来QQ信息批评她了,说太浮躁了,做学问不能那样做。她觉得可能是导师责怪她频繁的跑来跑去,不满一个月又回家了。下午回家,神情凝重地告诉我,发生了一件狂郁闷的事情。等了好些天等回导师的修改稿,那个稿子是凌晨2点半发回的,显然下了很大功夫修改,但是那个稿子是过程稿,不是7月2日发的那一稿,那一稿有进一步的实验,连图表都有更新。导师的批评显然是针对修改那篇稿件的感受而来的!可能因为是发过多个邮件,导师时间紧,未细看邮件内容。或是邮件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其它意外,比如附件比较大,打不开附件。导师用的是工作单位的内部邮箱,在国外能读邮件,但不能发邮件,那个修改稿还是通过QQ邮箱发回的。妻子懊恼不已,有点不知所措。发回修改稿的截止日期临近了。妻子的打算是将自己7月2日那稿,让英语为母语的同学再检查一下语法问题之后再发回给导师。我的建议是赶紧给导师回信,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如实相告。教训需要记取。比如以后发邮件最好是要求发回阅读收条,并且发手机短信及时通知。
昨晚九点钟的样子,妻子陪儿子一块睡着了,一直睡到今晨6点多,儿子醒来后才醒。博士“后”看博士“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妻子做科研方面比我强多了,读硕士期间,发表过不少成果,深受硕士导师的喜爱,推荐上中科院博士研究生,但因英语考59分(差一分)未能考上,报考的导师希望其“跟读”一年,但综合权衡之后,选择了先工作。数年之后,争取来了工作单位在职攻博许可,第一次考又是因为英语差1分未过线,第二次才考上。
近期同几个要好的同事聚了一次,本来是希望4家人聚聚,应该是12位。结果我家只去了我一个,小孩偏小,我没带过去,委托他人照看一下。席间有同事的妻子说好些年没见到我妻子了,聚会过数次,种种原因,确实没能聚上。身边的人念博士的、取得博士学位的不少,同事们也许很难理解。我也觉得不好解释什么,干脆不解释,相信最终能理解。
我是支持妻子读博士的。事关生存与发展,毫不夸张。我们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假如不读博,就得转岗。假如不读博,晋升职称的机会更加渺茫,而且假如有博士学位,没有过得硬的成果,上不了职称,某种意义上还真是博士白读了。妻子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能感受到她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并更加坚信博士阶段的历练是值得的。我对妻子的希望是,较好的利用当前的科研平台,尽可能的多做出点像样的成果来,我乐意尽力履行好“相妻教子”这一大任。凡事有得失,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苦尽甘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