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本辑为一组学生纪念先生的文字。
1 苏小波.纯朴敦厚 大音希声 忆恩师张厚生 .http://user.qzone.qq.com/184191973/blog/1269858795?ptlang=2052 ,[发表于2010年03月29日 18:33]
清明又将至,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张老师已离开我们一年有余,闲暇之中,每每想起老师的教导,往事历历在目。求学在外,身处异乡,无法回去看望老师,就在这里粘贴此文悼念一下吧,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追思!
雪融无声---忆张厚生老师二三事
恩师张厚生,江苏泗阳人氏,生于1943年8月21日,卒于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之日,享年66岁。张老师于1963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先在农场劳动一年,而后就职于盐城市图书馆。1978年,恩师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彭斐章先生的硕士研究生,专攻目录学方向,学号78001,1981年通过硕士答辩后,婉拒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老母亲所在的江苏省工作。老师一生为人随和、笃实敦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潜心治学、淡泊名利、严谨求实、立志教育、诲人不倦、奋斗终身、矢志不渝,恪守光明做人、勤恳做事、严谨为学的人生准则。作为老师的最后一届研究生,有幸在老师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伴其左右,受其言传身教,深感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恩师平生为人低调,纯朴无私,他的一件衣服经常要穿好多年都舍不得丢弃,房间里的家具也大都历史悠久。在生病住院期间,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出版个人文集,为此他不辞辛劳,前后三次亲自校对数十万字的文稿,十分严谨,文集封面上的一段几百字的个人简介,老师前后修改了十几遍,斟字酌句,唯恐有丝毫拔高,力求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保证语句的朴实无华。其实老师一生无论在学术还是工作上,成就都十分显著。学术上,老师常年从事目录学、信息检索、图书馆史和图书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其主编的经典教材《信息检索》一书,1986年就付梓,其后的二十多年间,老师精益求精,不断对该书进行修订和扩充,使其日臻完善,先后再版达六次之多,为国内图书馆界广泛采用,影响深远;教学上,老师曾获得包括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业务工作上,老师常年担任江苏省艺术、图书、文博、群文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全国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业内学者对老师的评价也都比较高,霍国庆老师在其《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书中将老师划入我国第四代图书馆学人目录,但老师依然保持朴素本色,不事张扬。文集出版后,老师将其送给武大恩师作为学生向老师的汇报,送给学生作为研习素材,送给图书馆普通工作员工,请他们从实际工作出发进行批评指正,但却不肯送给读研期间情同手足的乔好勤和倪晓建诸君(老师曾言读研期间与乔好勤、倪晓建和惠世荣诸君同居一室,在学业上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情同手足),怕有炫耀之嫌,老师低调严谨的风格可见一斑。
在工作和学习上,老师潜心钻研,为人执着,锲而不舍,态度极其认真。据师母回忆,老师当年在盐城馆工作时,为了复习考研,专心看书,好几次下班后被关在馆里回不了家,让师母万分焦急,以致后来看门师傅锁门时都要反复确认老师是不是还在馆内。老师一生一直执着于兴办图书馆学教育,对专业教育情有独钟,不慕荣利,矢志不渝,终身无悔。1983年为了筹建东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老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人承担了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其间过程十分艰辛,师母每每提及此事,还十分叹惜,怪自己当初不该让他那么拼命。天有不测风云,东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在创办十年后,正逐步步入正轨之际,因学校院系专业调整而被更名,数十年的理想瞬间破灭,恩师为此十分痛心。2004年,恩师及时抓住机遇,在东南大学图书馆情报研究所创办了图书馆学硕士点,在国内较早开始试行由图书馆来办硕士点,培养兼具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开始他仍是一个人既当导师,又当教学秘书,乐此不疲。
在学术上,老师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他一直主张图书馆学要走出去,提高在其他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但他坚决反对故弄玄虚,要求我们写文章语言要朴实,不许生搬硬套,注重对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搜集。老师常言彭斐章、谢灼华、严文郁、周文俊等大家的文章,文字平实坦诚,行文简洁深邃,独具风采,言之有据,返璞归真,探求本原,功底极深。可以说严谨治学是老师一生中始终坚守着的信念,他在生病期间仍坚持经常在病床上给我们以指导,在老师身边将近两年的时光中,他虽重病在身,但我们得到的指导却一点也不比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少,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师在病床上还坚持为学生修改硕士论文,一丝不苟,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一一标出,后来病情恶化,实在没力气了,就躺在床上,强打起精神修改,每每看见论文上老师颤抖的笔迹,心里阵阵酸楚,在感激老师的同时,也更增加了对他的一份敬重。
工作上的老师很严格,但生活中的老师却十分慈祥,乐观豁达,是个至仁至孝之人。老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当时研究生十分稀少,毕业时有机会留校任教,但他为了能侍奉老母亲而放弃了(恩师的父亲早老母亲50年去世,几乎是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我通过整理老师的个人信件发现,其实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曾有多次机会去知名高校任教,但他一一谢绝,老师心里面始终割舍不下自己的老母亲。老师平日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上却给我们以慈父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和师母生怕我们伙食太差,每学期都要请大家吃饭,重病期间亦是如此,而且每次不管多困难,只要有可能,他都要亲自参加。恩师说当年在武大读书时,彭先生就是这么照顾大家,所以他也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代学人朴素而真诚的情怀。老师平时为人也十分乐观,即使在生病期间,他也总是一直安慰大家,让我们不要为他担心,不到万不得已从不麻烦别人。在老师治疗过程中,我有时也临时接替辛劳的师母,去医院看护。老师化疗长达两年,师母每天早起晚睡,夜不能寐,尽心呵护,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但为了照顾老师,医生建议的手术一直推迟未做,所以能为师母稍微分担一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陪护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忍受着化疗、骨质增生的折磨,疼痛难忍,经常低声呻吟着,但只要有学生和同事来看他,或接到电话,他总是笑容满面,声音有力,让大家感觉到他精神尚好,他说自己现在就像蚕宝宝一样,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破茧而出。老师一直乐观坚信自己能挺过去,意志坚定地和病魔做抗争,在生病期间,老师特别喜欢用“8”这个数字,“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之意,表达了老师希望战胜病魔的愿望和不屈的决心,他太热爱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想着等身体康复之后,还要经常去办公室看看,这股精神一直支撑着老师坚持下去。
恩师最终还是天年不遂,静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留给亲人和朋友无限哀思,老师生前处事低调,但开追悼会那天,江苏省图书馆界和老师生前的亲朋好友中,自愿前来为他送行的有两百多人,显示出一位老者的崇高声望和纯朴谦和。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和南开大学柯平教授等业内知名学者纷纷撰文悼念老师,柯教授这样评价恩师 “先生乃珞珈英才,金陵栋梁;图情双栖,德才兼备”,我想这样的评价老师应当是受之无愧的。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老师生前的谆谆教导,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激之情永存心间,愿老师在天堂里能远离病痛,幸福安康。
2 顾烨青.清明将至-怀念恩师张厚生教授.
http://sns.libspace.org/space-166-do-blog-id-2049.html [发布于2010-03-30 14:31]
清明将至,看到好友同学在空间里贴出了回忆其导师张厚生教授的文章,想起张厚生教授生前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仍历历在目,贴出其病逝当日写的一篇旧文,以表追思。
珍重生命,一路走好 ——悼永远的恩师张厚生教授
2008年8月8日本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大家都期待着晚八点百年奥运的圆梦一刻。早上却收到本科同学苏小波的短信讣告:张厚生教授于凌晨一时病逝。悲痛之情顿时涌向心头,尽管知道他的病情,但仍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今晚的开幕式他已经无法看到,六十六岁还很年轻,张师却早早地离我们而去,学生永远无法再聆听他的教诲……
我不是张厚生教授正式的门内学生,甚至没有听过他一次课堂讲学,向他当面请教交流的时间也少的可怜,但他是我永远的恩师。我是在本科读书期前通过电子邮件与张师认识的,此前我早已闻过张教授的大名,但一直未敢通信请教。在2005年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期间,我面临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选择,有打算报考他研究生的打算,同时自己的一项关于苏州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学生课题即将结项,也想请他提提意见。在他的得意门生王启云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张师的电子邮件地址。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给张师写了一封长信,坦诚地谈了我的一些想法,也不避讳自己还有报考南大的考虑。很快就收到了他热情洋溢,充满鼓励之情的回信,信中对我报考他的研究生表示欢迎,同时也指出南大教学优势更强,去那里条件会更好,可根据个人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我的课题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收信的那天下午就将随江苏代表团参加在桂林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为了不让我久等回复,特地在上午临行之际认真的解答了我的一些疑虑,今天重读回信,看到这不禁潸然泪下。更令学生感动的是,当后来我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提出准备去他那里的想法后,他还是客观地替我分析了东大各方面的教学情况,认为我去南大才是首选最佳选择,东大可以放后作备用考虑,后来还为我向南大的老师做了介绍。以张师的学识水平,能投其门下是任何一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他却为学生着想,从长远考虑,并不“自私”地揽学生于门下,有条件、有可能就设法推荐学生去更好的地方发展。正是张师的鼓励,才促使我鼓足勇气向李小缘、刘国钧等图书馆学大师执教过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投了免试推荐研究生申请,并最终顺利就读。后来的本科毕业论文,张师也提出了不少意见,还勉励建议我写好后可以向专业期刊投稿。大四下学期伊始,我在无锡市图书馆少儿部实习,张师及时来信教导我“实习阶段是与社会接触的难得的好时期…对待实习,如同做其他事一样,用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思考的的方式去做,这是正道。”实习结束后在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很多同学大概都忙于各类琐事和同学聚会,但张师仍不忘来信提醒我“在苏大还有两个月,多利用一下那边的资源。”当时我已经被南大录取,不在他的门下,他仍视我为他的学生,及时的鞭策我,督促我,鼓励我,这种恩师情,学生如何能够忘怀?可以说张师是我去南大受教于叶继元教授之前的准研究生导师。本来我还期望在南京能同时接受南大、东大两校名师的指导,不想这竟成了奢望。到南大报道后不久就听同学苏小波说张师罹患直肠癌接受化疗中,他也成了张师的关门弟子。几个月前我还在苏大图书馆第一次与张师见面,那时他带领他的研究生参观考察全省部分有特色的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的课程实践。我清晰的记得当时一头黑发,精神矍铄的张师,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更不会想到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的身体。张师在住院治疗期间,不让别人去看望他,怕别人看见他样子而担心,我也不敢前去打扰他休息、治疗,他却在病床之上还关心着我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张师的病情几经反复,我去他家看望的次数也很少,不愿让他多劳神,总想等他病情稳定后再多探望和交流,不想去年的李小缘纪念大会竟是最后一面!
据他当年读研的同门同学倪晓建教授回忆,他们在研学期间编辑《目录学研究资料汇辑》时,“张厚生兄积累的资料在数量上比我们都多,真可谓博采众收;他对我非常关照,不时提供些资料与我”。可以说张师从求学跨入图书馆学专业以来,40余年间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实践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心尽责,敢为人梯,为人嫁衣,关心爱护提携后辈晚学,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充满热爱。在化疗期间,还不时关心着图书馆学专业进展,让学生打印图林博客的热议话题,复印专业期刊论文。生病的两年来与病魔做抗争,坚持指导了多名研究生,参评多篇博硕士论文,编辑出版《信息素养》、《钱亚新文集》、个人文集《书苑文丛》,编审《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等多部著作。2007年春,当得知我系要纪念李小缘先生诞辰110周年,编辑《李小缘纪念文集》时,张师主动提供李小缘先生的生平照片等珍贵史料,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文集编辑工作。他还提出要撰写有关李小缘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论文,需要资料帮助。我知道张师的治学态度极为严谨,搞研究不折不扣,年轻时就常熬夜工作。这次一旦有了资料,进入研究状态,势必也力求完美,这对他的身体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到张师劳心费神,为他的健康考虑,我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听他的教诲。今天我想听也听不到了…张师您一路走好!您的精神长存!
图书馆学人多长寿,尤其老一辈的图书馆学家80、90高寿者不在少数,百岁老人也不乏其人。不知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更大还是环境污染问题,生活条件好了,平均年龄提高了,英年早逝的图林学者却变多了,华东师大的宓浩和黄纯元先生都过早离世,一个学派就此终结;2003年杜克先生走了,享年65岁;2006年高产的于鸣镝老师走了,享年67岁; 2008年,80年代最具才华的青年图书馆学家刘迅被白血病夺取了生命,年仅53岁;今天张厚生教授也离我们而去…“革命工作是别人的,干不完,宝贵身体是自己的,不干完。大师不是靠拼命,而是靠长命!”,这是程焕文教授在博客中对戴龙基馆长荣退时曾写下的,我想这对我们所有图林人都是受用的。愿所有图林人都珍重生命,健康长寿!
3 王启云.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悼念张厚生老师.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1045050.html.[发布于2008.8.8 18:34]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悼念张厚生老师
2008年8月8日12时53分,我最最敬爱的张厚生老师在坚强乐观的与癌症抗争整整两年之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66岁,追悼会于8月10日举行。
我与张老师2000年11月在常熟召开的一次情报科学研讨会上结识,8年来,我一直跟随张老师,张老师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受益良多。
忘不了,2004年暑假,张老师为了让我开拓视野,特意自费领我上北京参观国家图书馆(老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图书馆,整个行程,安排非常周密,我们住在中国科协机关招待所,条件简陋,但非常舒适。张老师处处为人着想,尽可能的不给人添麻烦,追求实效。张老师领我挤公交,招待所(位于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到首都图书馆,再从首都图书馆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前一段是上午正是上班高峰,一个多小时路程,我们多次被挤得悬在车厢之中;后一段一个多小时路程,烈日炎炎,到达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时已是中午,张老师领我在路边小店吃馄饨。张老师之所以亲自领我,主要是为了引荐,让我参观学习的更全面更深入。下午,因为张老师非常疲惫,提前回招待所,我独自前往清华大学图书馆参观。这次参观,我比较全面的目睹了张老师的待人接物,有幸拜会了倪晓建、周金龙、孟广均、李春源等老师,开拓了视野,让我更加热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
忘不了,2005年,为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住在张老师家中过年,睡张老师的书房。大年30,大雪纷飞,我们在东南大学情报所准备申报材料。中午,我们在办公室泡方便面吃。大年初一,我们继续到办公室。那次申报,申报表初稿由我填写,张老师一旁反复推敲,悉心指导。虽然这次申报未能获准立项,但张老师的鼓励与扶持,让我得到比较系统的锻炼,增强了信心。
忘不了,2006年,张老师参加完中国图书馆学年会后被查出身患癌症。两年来,张老师始终乐观坚强的面对,顽强的与病魔抗争。生病期间,主编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袁曦临同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编辑了《钱亚新文集》(钱亚新文集/吴林等同编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编审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王学熙同编审,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出版了专著《书苑文丛》(书苑文丛,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期间还指导了多名硕士研究生,评阅了多篇博硕士论文,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高级职称评审等。期间,张老师查阅资料不甚方便,我有幸参与过一些辅助工作,张老师的严谨,记忆犹新。张老师非常喜爱《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几乎期期必读,一直密切关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
忘不了,汶川大地震后,5月28日清晨,张老师发短信建议“健康与工作,抗灾与民生是永远的世界性话题。关心大众图书馆工作者是大好事。为关心图书馆员健康和防抗病,国际图联应设相应机构和网站。”,并委托我关注相关信息。我为张老师的高瞻远瞩敬服不已。我特此比较详细的汇报了程焕文教授策划的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张老师连连称好,并委托我捐一点“微薄的资金”。经历了若干次的化疗,张老师经济相当困难。张老师原本告诉我不足挂齿,不要署名。但遵照图书馆家园计划的要求,且我是代办人,我还是向程焕文教授告知了实情。根据列表,张老师是第236名加入图书馆家园计划的志愿者。此后,张老师还专门委托我看望在东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李春馆长。
忘不了,张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呵护。有缘相识,三生有幸。在张老师的眼里,我是学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是自己的骨肉。张老师比我父亲小一岁,张老师1963年高中毕业,我父亲1962年高中毕业,我父亲也是一名教师,我比张老师的儿子小一岁,张老师为“厚生”,我父亲为“金生”,我和张老师的儿子名字同有一个“云”字。我结识张老师8年来,都是张老师请我吃饭,吃过路边小店、麦当劳、北京的西来顺,甚至,虽然张老师不甚擅长做饭,还亲自为我做饭。2006年年初,我和爱人买房,因为张老师自己也刚在翠屏东南买了房,本身也紧张,还特意借给我一万元钱,还一再表示能力有限非常抱歉。得知张老师生病,我急着把钱还上,张老师还一再宽慰、推辞,其实那时我已凑齐首付买了房,渡过了难关。我在南京上学期间,张老师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学生聚餐要把我带上、学生外出考察要把我带上,出席会议也尽可能的把我带上。每次到张老师家中拜访时,我是空手去,满手归,家里有水果、花生、皮蛋等吃的执意让我带些回去吃。
忘不了,今年6月中旬,我即将毕业离校时。张老师原本住在龙腾里儿子的家中,专门邀我到江宁翠屏东南家中。那次是我第一次到张老师新家,新家算是刚搬进去不久,装修很简单。那时,张老师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躺着。张老师头一天先到,并委托高老师(张老师爱人,东南大学建筑系退休教师。)包了饺子、买了西瓜,第二天还特意买来“正宗”的南京盐水鸭。张老师和高老师为我忙前忙后,用心良苦,饺子是“弯弯顺”的意思,招待我吃了很多,吃的越多越开心。我在张老师家中呆了一个上午,期间张老师翻阅了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简装本;为我提供了多本文革期间的图书馆学期刊;谈到做学问马虎不得时,还专门到书房找辞典查证了缪荃孙的出生年月。临别时,我还相邀待康复了携同高老师到我家住段时间,张老师和高老师乐呵呵的答应,并送我至门口。张老师的乐观与坚强,始终让我坚信张老师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创造生命奇迹。没想到,这次竟是永别!
忘不了,忘不了,有太多太多的忘不了……我全程见证了张老师与病魔抗争的全过程,尽可能多的到医院和张老师家中陪护。只要我一过去,张老师格外高兴,向我了解图林动态,交流所思所想所得。张老师非常关注图林博客,喜爱图林博客,图谋博客上许多珍贵资料,比如李小缘画传等资料,是受张老师委托与大家分享的。
张老师为人谦和,淡泊名利,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张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在我的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勤劳,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学习的典范,成为我永远的精神动力。
张老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您的精神将永驻人间!张厚生老师永垂不朽,师魂永垂不朽!
相关资料:
1 王启云.张厚生先生与图情教育三十年.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7247334.html
2 悼念张厚生先生辑.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121746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