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蒙南京大学叶继元先生邀请,有幸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我接到“在会议上就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做20分钟左右的报告,时间是在下午”,12月1日向会务组提交了作业(会议发言PPT)。
连云港出门一趟相当辛苦,坐车时间来回得12小时以上。我每次坐长途车是晕车的。因此,每次出门均格外珍惜。12月6日一大早动身,争取下午有时间参观南京大学图书馆,与师友多些交流。下午的时间,我原打算拜会南京大学孟勇老师、沈奎林老师。沈奎林老师另有工会活动任务。孟勇老师也有业务学习的任务,领我一道听北京大学刘兹恒教授《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的新发展》报告。这是意外的收获!该报告是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的专题业务学习内容,据邵波馆长介绍,侧重面向的是馆内青年业务骨干,我刚进会议室时,发现多是30岁以下的青春面孔,我以为多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实际是南京大学图书馆青年馆员,大约有二三十人!虽然我对刘兹恒教授并不陌生,但为首次见到刘教授,首次听刘教授的报告。刘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连续讲了2小时仍意犹未尽。碰巧,我12月5日做了一场97分钟的在线讲座,我的感受是比较辛苦的,连续讲两小时真不容易!邵波馆长担心让刘教授过于劳累,“省略”了互动交流环节。我作为“偷师”者,打算第二天再与刘教授交流,我知道刘教授第二天研讨会上要作报告。当我到会议酒店报过道之后,正好遇到邵馆长陪同刘教授去会议酒店,我上前打招呼。自我介绍后,刘教授说知道我,有关注我的博客,倍感亲切。12月6日晚,有幸于提前到的代表共进晚宴。顾烨青来得比较晚,待他来的时候,一桌上有8位是《大学图书馆学报》编委。
2019年12月7日,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图书馆管理转型发展组协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地的六十余位图书馆学界的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及专业人员与会。研讨会包含主题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两种形式。主题报告会分别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高凡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唐承秀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郭晶研究馆员先后作了“国外图书馆评估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推动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几个关键问题”“图书馆网站服务评价”等7场报告。这些报告高瞻远瞩,聚焦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分享经验、凸显矛盾、探索路径,提出解决之道。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代表其课题组作了“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统计与评价系统构建”的报告。“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课题作为图情学A+学科亮点项目,以学术“全评价”理论为核心,吸取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合理内核,针对中国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面三力(支撑力、管理力、效应力)”,注重工作内容、效用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评价平台,引起了与会代表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专题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罗钧研究馆员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郑德俊教授、东南大学图书馆袁曦临研究馆员分别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欧石燕教授从系统整体架构、主页设计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系统”作了详细介绍。随后,武汉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安徽大学图书馆、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江南大学图书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的馆长和专家们,在充分肯定课题组提出的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指标细节的设置、数据提供、收集的具体方式方法等,畅所欲言,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问题,无疑将为今后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细化指标和完善评价平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注:本节摘编自会议报道)
我做的发言题名为“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评估的观察与思考”。我是专题研讨会环节唯一一个以PPT形式发言的。我准备了20分钟发言,为节约时间,实际上讲了10来分钟。我是作为“草根”视角,同时也算是“研究人员”视角。茶歇期间,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夸赞“讲得好”。12月8日,我将该会议发言PPT分享至圕人堂QQ群群文件,短期内有98次下载。
12月8日上午,我抽点时间到高红梅老师(张厚生先生夫人)家。我原来计划坐坐就走,早点回家,高老师坚持让我吃过中饭再走。此行的目的,一是有两年没见高老师了,二是因为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多次鼓励我,让我为纪念张老师继续做些工作,12月7日晚上又专门提及此事,并给了进一步意见和建议,我需要将信息传递给高老师及其儿子一家。高老师对我说:“谢谢你,一直在为张老师的受了奔波忙禄,今天听你说还可以为他再做点事,很高兴,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讲……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关心我,你们现在能为张老师再做点事,他在天之灵定感激你们,谢谢啦!”我说:“我做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是应该做的。也可以说是向张老师学习与致敬!”我买了下午12:30返回连云港的票,因晚点,19:00进家门。进家门第一件事是完成《圕人堂周讯》后期发布工作,20:25完成系列动作(包括后期编辑、科学网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群邮件推送等)。
特此记下“流水账”,珍惜相知相遇,感谢相助相扶!期待明天会更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