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藏书与读书

已有 3276 次阅读 2018-3-11 22:2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藏书, 读书

    个人藏书始于1999年参加工作之后。虽然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但更重视个人藏书。

    我的藏书主体是图书情报类图书,大约有千册,攒了近20年。大多是各种途径买来的,近年有一部分是师友赠送的。早年整理过书目信息,近年无暇顾及。藏书分两部分,部分在家,部分在单位。无论在家或是单位,部分在书架上,部分堆放或收近了纸箱。2017年新装修的房子,妻子帮做了大量书架,书房之外客厅也做了一面墙为书架。目前,还未找到时间将书舒展开。

    管理书不易。除尘、防潮、排架、编制书目……藏书章找人刻了好几方,但并未好好管理起来。

    当前我的藏书是为了用的或者说备用的。以实用为主,手头也不算宽裕。尤其是前些年,淘了好些旧书,买新书多挑网上书店搞优惠活动时买,偶尔有逛逛实体书店,但很克制,尽可能地少买或不买。

    种种原因,买来的书,读进去的太少,派上用场的似乎不多,似乎更多的寄希望于将来。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将来”并不可靠。身边的同事大多是60周岁之后,“学术生命”基本要划“休止符”。“退休”之后,有机会“活到老,学到老”,为所欲为读点书的似乎不多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口味”是在变化的。买书、藏书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近年开始购买少量厚重的精装书,比如《中国图书馆史》(四卷,定价为980元),《太原王氏宗谱》(十卷,定价1800元)。藏书与读书的趣味,似乎与功利二字若即若离。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我不排斥数字化阅读,但藏书行为将继续。我的藏书至目前为止,没有刻意收藏数字化图书(或数字图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力有限,眼力也受限。


延伸阅读:

拥有超过 1000 本个人藏书,是种怎样的体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32723


作者:独特的火焰树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32723/answer/164826772

 

书多且久放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是除尘,这关系到人的健康。开架和蒙尘是一对矛盾,可总不能把书放箱子里。现在我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是勤掸勤扫。买个扫地机是个好选择。第二是防潮,在潮湿的空气中书容易发霉,尤其是带函套的线装书,潮湿会带来其他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对普通书没太多办法,只是保持梅雨天不开窗,勤开空调除湿。线装书我用无酸纸包裹,放樟木箱,加干燥盒。第三是防老化,长期日照容易造成书籍褪色发黄老化(太阳直射情况下一本书明显褪色只要短短十多天),部分书籍甚至会出现书页变脆,胶装老化等问题。平装书书脊裂开很讨厌的,一本变俩,书页也会散出来。窗帘要买双层不透光的,避免阳光照射。第四是精装书的存放,大厚重的精装书一定躺着放,精装书的书体和封壳之间实际上只有几张纸连接,长期久放书会变得松散下坠,书脊脱胶。第五查找和管理,书多不容易找,所以上架时预先规划好那些位置存放哪类书,不过不必太精确,毕竟也就那么几本,等上万再考虑吧。书买到及时登记,用excel,记录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第一是便于查重,以免重复购买,穷读书人钱要花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多的资料;第二是列参考文献时方便,直接复制就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03405.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200期 20180309)
下一篇:闲话图书馆的传承与开新
收藏 IP: 117.92.93.*| 热度|

4 张莹 郑永军 张晓良 郭景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