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淡社交网络激励措施
——关于科学网博客之问答
2017年6月1日,圕人堂网络社群有名网友与我就社交网络激励措施进行了交流,内容大致如下:
网友:您经常在科学网上发布博客,我想请教,科学网有没有什么针对这种活跃型用户奖励的措施?如何激励专家学者更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其它?
图谋:其实“无”就是“有”。图谋从2005年写博客至今,无论在哪个平台均算是比较活跃的用户之一,哪家平台都没有给过什么奖励,但给过比奖励更实在的收获。比如:因为参与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遇;因为“活跃”促进了学习与思考,得到了锻炼……凡事有得有失。
网友:这个学习机遇是什么意思?是所在单位给予的,还是自己认为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遇呢?
图谋:向他人学习。科学网上其它博主,比如武夷山博主,可以学习人家的为人处世……或多或少,是会有所收获的。
图谋:关于激励措施,圕人堂作为一个网络社群,一直也有所关注,有所思考。需求是多元的,“激励”也是多样化的。作为草根社群,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可为空间很小,但也确实是有需求的;与此同时,超物质激励、超精神激励,或许也是客观存在地。青年程焕文(时年27岁)的一篇图书馆学史经典文献:程焕文.论图书馆人才的特征——关于“图书馆四代人”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1988(3):22-29。简略综述一下图书馆人才及其特征。图书馆人才是指在图书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图书馆工作技能和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图书馆学术的发展或图书馆事业的进行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图书馆人才的本质属性有创造性、进步性、社会性、时代性。图书馆人才除了具备上述本质特性以外,还须具备德、识、才、学、体、胆等六要素。透过上述表述,或许可以体会除了物质与精神,还可以有更多。
上述交流属于随想随答,我不知道网友是否满意?我自身倒是有些意犹未尽,毕竟言不尽意,而且或许还存在答非所问的嫌疑,因而想做点“补救”。
关于“激励专家学者更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学术观点”,当前确实是都得留一手,因为社交网络中学术观点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近些年,单单是学术不端检测,许多人尝到了滋味。比如科学网是查重信息源之一,你自己的观点,很可能你自己没法用,因为会计算在复制比中。还有其它种种情形,比如人家抢先发表,比如遇到别人转载了……你要证明是你自己的观点难以上青天。
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还是相当复杂的,可谓感慨万千,滋味杂陈。相关的既有研究不少,但另一方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世易时移,变量繁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社交网络,“主流形式”是在不断变化,BBS,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还有更多相对小众的“非主流形式”;网络环境,有段时间显得格外自由,驰骋中外,随心所欲;版权意识,似乎是增强了,但实际是稀里糊涂;舆论监管,神一般地存在,睁开眼吧,小心看吧,慎之又慎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