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我存在老师情结。
我的老师情结,大致源于3个方面:一是我生长生活在教师家庭,我的父亲自1962年高中毕业后从教2004年退休,我的妻子是一名教师;二是自身从6岁开始,一直就属于“在校”状态,或做学生,或工作;三是高校图书馆属于高校“附属单位”,按照所在机构的划分,在教学科研单位、党政工团部门之后,学生或同事称呼为“老师”,更多的是出于礼貌,自身亦或多或少感觉是受之有愧。
我的老师情结,还有几个“影响因子”。刚参加工作时,到校园内家属区小百货店买点东西,店主问我是哪个部门的,我说图书馆的,对方接了句:“哦,图书馆看门的”。工作后数年,有位年纪大一点的老师,算是邻居,算是热心帮我找对象,认为学校教工食堂服务员与我“般配”,其实我从内心是不领情的,觉得他太看得起我了。生活中,难免与社会人士打交道,当获悉了工作单位是,下一个问题通常是?教什么的?我说我在图书馆工作,对方哦一声,似乎明白了什么,还可以读到一种失望。还有一回,与妻子一起骑车回家,与妻子同教研室同事同行(据说是某985高校博士毕业),也是问我在哪个部门,我说在图书馆,对方下一句便是:哦,图书馆挺闲的吧?从语气可以知道,其实是不用回答的。我礼貌性地回答:还行吧。
我作为图书馆员,入职时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但由于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大约是2000年或2001年,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让我带过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有全脱产的班(学生是未参加过工作的),也有非脱产的班(周末上课,学生是有工作的,大多数年龄比我大)。全脱产的班,大约是上到四五次课后,对我上课不满意,反映到成人教育学院领导那。学生们没毛病,求知若渴。我确实有问题。一是我缺乏教学经验,我是临时找来应急的(原来有教学经验的不上了,打听到我是学那个专业的找上了我);二是提供的教材太厚了,涉及的内容太多了;三是开始两次课,让同学们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实际属于自身自不量力,后劲不足。后来,学校开选修课(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估计那次是第一年搞,全校140人选。之后若干年这门课没开起来,具体原因是什么我至今未搞明白。妻子从侧面反映学生的反馈大意是,王老师太认真了,其它选修课不少是很轻松的(比如看看电影什么的,老师基本不讲)。备课方面,我是比较认真的,但我清楚自己有许多不足,比如普通话普通(上研究生时参加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只考了三级甲等,存在语音缺失,n,l,r等音发不准),语言表达能力也一般。
图书馆从业实践中,一种感受愈来愈强烈:作为高校图书馆,需要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馆员。种种原因,文献检索课(或信息素养课)日渐式微。个人近些年,为之付出了若干努力。比如在所在学校,一方面积极“鼓与呼”,一方面身体力行。未来,还愿意进一步做些努力,比如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只是一个方面,加强“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我结识的图书馆员同行中,有多位是“看见”他们成长起来的,做学术报告(演讲)的水平越来越高,有些还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师(硕导、博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