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信息素养课的思考

已有 3571 次阅读 2016-9-18 09:3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 信息素养, 图书馆情报学

   圕人堂QQ群中,某企业负责人表达用人感悟:“现在大学图书馆不要一天到晚老想着如何高大上的事,只要能把现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达到美国大学生的水平,那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了。甚至达到人家高中生的水平也是不错了。”进一步补充道:“信息素养应该变成了必修课了,连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都没有,头大。我这边正式加实习的几十个大学生,各种层次学校的都有,但是获取信息能力都是很差,一个个手把手的教。我记得我当年上大学时,我们老师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铭记至今:你们不要想着上了大学学习多少专业知识,只要你们学会查资料和学习方法就好了!其实很简单,大学只要把信息素养作为必修课,最好4个学分。很多大学生我一问都是很茫然。图书馆数据库都是写毕业论文要抄时才上去看一下。现在大学生专业不对口率达到80%,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生在一个信息社会,竟然连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没有,遑论什么大学生?”

   有位高校生物化学教师回应说:“一定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有位高校图书馆同行说:“不要说学生,多少老师信息获取能力又有多高?有多少馆长信息获取能力又如何?我们直接被否定,没必要开,其他课已经很满了,教务处没有经费给你们。他们是开了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教育技术课,竟然可以跟文献检索课等同,我第一次听说。”我也简单回复了一下:“大学图书馆”本身也有很多想法,只是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吧。举个简单的例子,馆藏发展方面,有多少图书馆经历过为了应付各种类型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办学层次升格)突击采购的,应付之后,若干年低投入甚至零投入?当前的信息素养课这方面,种种原因,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展得很扎实,有相当大的比例做得很少,甚至多年不做了。”

   于良芝2016年8月出版的《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中,依据图书馆的本质功能将图书馆定义为:“通过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对文献中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传递、传播,以保障信息的有效查询与有效获取的实体或虚拟平台。”综合考量人类的信息查询与获取需要、满足信息查询与获取需要的社会分工、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问题、图书馆情报学的知识体系之后,将图书馆情报学定义为:“研究信息的组织整理,以及通过图书馆等平台实现信息传递与传播,从而保障信息有效查询与获取的学问。”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对信息素养的简明定义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综上,图书馆、图书馆情报学、信息素养三者概括为四个关键词:信息查询、信息获取、有效查询、有效获取。

   于良芝认为:“随着信息量的增长,人类对信息查询与获取效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竹帛到纸张再到数字化媒介的载体演化史、从图书馆档案馆部分的文献存储机构到各类藏书楼再到现代图书馆机构的演变史、从书本式目录到卡片目录再到联机公共目录的馆藏目录发展史、从手工索引到机器辅助索引再到各类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一般查询工具发展史都表明,人类社会对信息查询与获取效率的追求几乎是无止境的。”上述简明历史回顾与总结,亦可视作信息素养的演化史、发展史。

   我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也作为图书馆情报学学习者、探索者,对信息素养课有一些关注与思考,且实际上过这门课。我的体会是信息素养课确实重要,甚至认为信息素养课教学能力应属于专业馆员基本职业能力范畴,但这门课需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图书馆员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不易,要得到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更广泛地认同非常不易。希望本文的粗浅思考,有助于信息素养课的开展,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事在人为。


延伸阅读:

   信息素养类慕课,中国大学MOOC有数门,比如:

   (1)武汉大学黄如花《信息检索》(http://www.icourse163.org/search.htm?search=%E4%BF%A1%E6%81%AF%E6%A3%80%E7%B4%A2#/search),当前有8380人参加;

  (2)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http://www.icourse163.org/search.htm?search=%E6%96%87%E7%8C%AE%E7%AE%A1%E7%90%86%E4%B8%8E%E4%BF%A1%E6%81%AF%E5%88%86%E6%9E%90#/search),当前有1067人参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03515.html

上一篇:海上云台山,爱上连云港
下一篇:这一月,真够忙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1 姬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