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BioTechniques》网站2011年9月13日报道,2位来自生物医学期刊的编辑发现,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越高,发表论文中的撤稿率明显高于那些IF较低的期刊。利用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PubMed,《感染和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主编Ferric C. Fang与《mBio》主编Arturo Casadevall提出了一个“撤稿指数(retraction index,简称RI)”即撤稿数量除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对于2001-2010年之间,17种科学期刊的RI进行了计算,这17种期刊的IF范围从2.00到53.484,这些结果均来自汤姆森路透社期刊引证报告。2位主编发现,期刊的RI与FI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杂志界人士Ivan Oransky认为:“我们看到高IF的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较高的撤稿率,我们并不感到奇怪,因为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料是一致的”, Ivan Oransky实际上就是创办“撤稿瞭望”( Retraction Watch)博客的博主,该博客专门报道科学杂志的撤稿情况,Ivan Oransky认为引入RI指标很有用,可以对撤稿情况给出一个衡量指标,因为有很多人对这一问题地思考不太清楚。”
Fang和Casadevall经过研究认为,高影响力的期刊会发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杂志往往对于一些有争议,或者令人怀疑的研究成果更为关注,发表这些作品会使期刊本身在自己相关的研究领域内更能够引人注目。虽然这些期刊已经成为研究人员抄近路的投稿目标,甚至有些人为了谋求私利隐瞒数据、扭曲图像、徇私舞弊等。谋求私利主要涉及就业机会、申请经费以及申请获奖等,当然也有许多倒是因为无辜的方法误差而导致撤稿。
Fang说:“有很多值得强调的期刊,其撤稿原因是因为科学不端行为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文章虽然不是因为科学不规行为而撤稿,而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诸如试剂的选用不正确或方法存在问题等,导致作者的结论存在瑕疵或者使他们感觉到其论文有可能会对科学界产生误导。”但是另一个撤稿的重要问题是,他们并没有对此大肆宣扬。因为撤销一篇论文,可能会在数据库如PubMed不作任何告知,这样被撤稿论文的可以继续获得引用,从而为其发表论文的期刊IF的计算继续作出贡献。
“关于撤稿原因的透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试剂存在问题,就应该指明是什么试剂?如果是数据存在问题,或者怀疑特定数据是不恰当的操作所致,Fang认为所有这些信息都是科学界特别感兴趣的,应该广而告之才对。
Fang和Casadevall提出的RI是在《感染与免疫》杂志今年早些时候有一个实验室撤稿6篇之后。这些撤稿论文涉及到不可靠的结果,篡改数据以及剽窃等问题。
Fang认为几乎所有的撤稿案例中, 即使没有违规行为,撤稿也是一个悲剧。哪里出现撤稿表示是对精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上述内容的完整论文,其标题为“Retracted science and the retraction index”在2011年8月出版的《感染和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杂志发表。也可以浏览:http://www.biotechniques.com/news/Higher-Impact-Factor-Higher-Retraction-Frequency/biotechniques-32111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