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光电解水制氢研究新进展

已有 6296 次阅读 2017-9-15 08:19 |个人分类:新科技|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量子技术, 氢能源, 光电解

光电解水制氢研究新进展

诸平

A representation of a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PEC) with an n-typ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Shown in the electrodes are the conduction (green line) and valence (blue line) band edges, E c and E v respectively, and the equilibrium Fermi-level E F(dashed line). The oxygen- and hydrogen-production potentials E ox (H2O/O2) and E red (H2/H+) respectively are shown in the electrolyte.



兰开斯特大学2017年9月14日提供的消息,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氢能源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新进展。

Hydrogen power moves a step closer

Fossil fuels accounted for almost 90 perc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15. Credit: Lancaster University

2015年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耗总量的九成为了保护环境,开发清洁能源是全球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的新目标。英国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物理学家正在开发采用量子技术从水中产生可再生燃料的方法。通过光电解(photoelectrolysis)产生可再生氢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虽然是有成果,光电解是利用太阳能水分子分解为和氢。但是,尽管重要的研究工作已经经历了过去40的不懈努力,而在其被用于商业化之前由于效率低下和缺乏成本效益这些根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然只能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之上来自兰开斯特大学物理系的马努斯·海恩博士(Dr Manus Hayne):“为了使此研究有所进展,不仅需要在材料开发方面进行创新而且在设备设计方面同样需要创新

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已经于2017914日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网站发表——S. Harrison, M. Hayne. Photoelectrolysis Using Type-II 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Article number: 11638. DOI: 10.1038/s41598-017-11971-x.这也是山姆·哈里森博士Dr Sam Harrison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一部分,已经发表的论文提供了利用太阳能氢作为可再生燃料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的基础。

表明使用纳米结构可以增加光电化学电池产生的最大光电压,提高水分子分裂的生产

马努斯·海恩博士说:“对于作者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最好知识,是因为该系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验上从未有过研究,而且对于进一步拓展论文中给出的研究结果还有巨大的空间

2015年能源消耗当中化石燃料占了90%,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化石燃料的绝对需求仍然在继续增加

马努斯·海恩博士说:“化石燃料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CO2,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只有有限量的CO2可供提取利用 我们显然需要过渡到可再生能源和低温室气体(low-greenhouse-gas能源基础结构,可再生氢有望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使用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用来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太阳能氢的优点是它很容易存储,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氢也非常灵活,使得偏远社区非常有利。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电能,像天然气一样用于烧锅炉或烘焙,甚至可以用于飞机燃料。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GPM satellite finds sheared Hurricane Jose has very tall storms


Hydrogen power moves a step clos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076038.html

上一篇:化学高引作者,谁会与2017诺奖有缘?
下一篇:2017年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揭晓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