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提高期刊被引频次,编辑之招管用吗? 精选

已有 7580 次阅读 2016-10-28 17:59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影响因子, 引用频次, cartels), 引用卡特尔(citation, 引用堆积(Citation

提高期刊被引频次,编辑之招管用吗?

诸平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颇受关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无论是期刊评价还是作者投稿都不得不考虑。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由自引转向互引,而且期刊互引相对于自引更难甄别与发现,因此愈来愈受到编辑工作者的重视与利用。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进行简要说明编辑之招:

       《细胞移植》(Cell Transplantation, ISSN 0963-6897)是美国高知特通讯公司(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出版的一种医学期刊,2006年IF=3.482,2010年IF达到6.204,几乎是2006年的两倍。但是,当有人根据汤森路透《期刊引证报告》(JCR)提供的数据进行追溯时发现,有2种期刊特别引人注目,其一是美国医学科学国际出版公司(Med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出版的Medical Science Monitor[ ISSN 1643-3750(E);ISSN 1234-1010(P)],另一种是美国科学世界公司(Scientific World, Inc.)出版的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ISSN 1537-744X(E); ISSN 2356-6140(P)],到2010年为止,它们都是Cell Transplantation引用的主要贡献者。如Medical Science Monitor杂志2010年发表的一篇综述,引用了490篇参考文献,而其中有445篇参考文献是来自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发表的论文,而且是在2008年或2009年发表的论文;另外45篇参考文献中有44篇是Medical Science Monitor在2008年和2009年发表的论文,恰好与IF计算要求的时间段相吻合。而且这篇综述论文的4名作者的身份比较特殊,有3名就是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编辑部成员;4名作者中有2名是杂志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s),一名是创刊编辑(founding editor),第4名作者是医疗通讯公司(medical communications company)的CEO。

       同样是在2010年,有2位编辑在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发表了一篇综述,引用了124篇参考文献,而其中有96篇是2008年和2009年在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仅仅这2篇综述文献对于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2010年IF计算贡献引用达541次,如果将其扣除,则Cell Transplantation的IF值会从6.204降到4.082。

      到2011年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的编辑们继续如此泡制了另外两篇综述论文:第一篇在Medical Science Monitor杂志上发表,列有87篇参考文献是引用了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在2009年或2010年发表的论文;有32条引文是Medical Science Monitor杂志在2009年或2010年发表的论文。第二篇评论性论文在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杂志上发表,包含109条参考文献是来自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发表的论文,有29条引用是来自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已经发表的论文,二者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都是在2009年或2010年,这样的引用自然对于2011年相应期刊的IF计算是有益的[50]。

      2011年,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的编辑也在他们自己主办的杂志上发表了类似的评论文章,引用了姊妹刊《技术与创新》[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SSN 1949-8241(P); ISSN 1949-825X(E)]发表的论文25篇,其中24篇是2010年发表的论文。其余参考文献引用了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在2009年或2010年发表的论文。这篇文章的领导作者是《技术和创新》的主编,而最后一个作者是《技术和创新》合作编辑[50]。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Cell Transplantation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Medical Science Monitor以及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这4种杂志之间存在一种互引网络关系,编辑工作者成了人为操控引用频次,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操作员。

        Rosanna Leung等人2015年在《亚太旅游研究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39],其中有172条参考文献,但是有161条参考文献是来自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杂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同样是在2015年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也发表了一篇附有161条参考文献的论文,而这些参考文献当中有130条是来自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已经发表的论文[40],而且这2篇论文都有Rob Law参与,此人正是这2种期刊之一的总编辑(managing editor),而且也是另外一种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的成员。

        还有在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发表的2篇论文[41-42]以及在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43],这篇论文中就涉及到编辑部成员,更确切地说, Christoph Ulrich Lehmann是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的主编,而Reinhold Haux和Adi V. Gundlapalli是编辑委员会成员。Christoph Ulrich Lehmann也是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Reinhold Haux还是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杂志编辑部的高级顾问编辑(senior consulting editor)。不过我们应该说明,此案例中所涉及的2种期刊(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2016年已经而被汤森路透镇压,在2016年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因为引文堆积而不予公布IF等2015年的相关数据。

       在上述的案例中,期刊之间存在有一种相互关系,在一种期刊上发表一篇或多篇论文,其大量引用另一种期刊发表的论文或者以相反方式进行互引。更多的例证显示某一期刊发表的论文大量引用特定的其他杂志发表的论文,这种情况在以前并不多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当然,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如果目标是为了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靠合作期刊之间互引的确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策略,但是,个别编辑工作者的这一招是否就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捷径?值得我们深思。过多的互引完全有可能导致被镇压。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Medical Science Monitor上发表一篇论文的费用,充其量只有1100美元,但是编辑可以为自己期刊的影响因子赢得445次引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互引行为很难追踪[50]。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要仿照为宜,这些靠互引来提高被引频次,提升期刊影响因子之招不可取,以防受到镇压。

参考文献:

[39]Rosanna Leung, Norman Au, Rob Law.The recent asian wave in tourism research: The case of the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20(1): 1-28. doi: 10.1080/10941665.2014.881895. http://dx.doi.org/10.1080/10941665.2014.881895

[40]Lawrence Hoc Nang Fong, Norman Au, Rob Law. Recent Research in Asia Pacific: The Case of a Professionally Affliated Journal[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15, 32(3): 161-179. http://dx.doi.org/10.1080/10548408.2014.908159

[41]LEHMANN C U, HAUX R. From bench to bed: Bridging from informatics theory to practic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2014, 53(6): 511-515. doi: 10.3414/ME14-01-0098. http://dx.doi.org/10.3414/ME14-01-0098

[42]LEHMANN C U, GUNDLAPALLI A V. Improving bridging from informatics practice to theory[J].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2015, 54(6): 540-545. doi: http://dx.doi.org/10.3414/ME15-01-0138

[43]HAUX R, LEHMANN C U. From bed to bench: Bridging from informatics practice to theor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 2014, 5(4): 907-915. http://dx.doi.org/10.4338/ACI-2014-10-RA-0095

[50]Phil Davis. The Emergence of a Citation Cartel. Scholarly Kitchen, ( APR 10, 2012). [OCT 12, 2016].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2/04/10/emergence-of-a-citation-cartel/

https://zh.scribd.com/document/191438181/The-Emergence-of-a-Citation-Cartel-the-Scholarly-Kitchen

引文卡特尔:《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

罗马尼亚几种期刊的互引模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011454.html

上一篇:ONA:来自洋葱的天然抗癌化合物
下一篇:引文卡特尔:《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9 王从彦 LetPub编辑 冯大诚 张南希 武夷山 章雨旭 高友鹤 gaoshannankai ffwb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