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近日,网上热传“深度剖析高校教师的处境及出路”,北大陈平原教授的“答问”。陈平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出类拔萃,涉及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问题也常有独到的见解。不过此文阅毕,倒是其中的两段文字引起博主的另类兴趣。
问:您看那个时候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是它最好的教育,然后出了一大批“大师”。
答:西南联大为什么会有这个状态?某种意义上说是“歪打正着”。战争状态下的西南联大,教学科研条件很差,学校甚至专门开会,讨论如何处罚那些没有“按时还书”的学生。因为图书馆就这么点书,对老师对学生都非常重要。西南联大的本科教学为什么做得好,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仪器设备严重不足,教授们没有办法做高深的研究。尤其是理科教授,有学问,但无法做科研,正好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培养学生身上。那些联大学生,比如杨振宁、李政道等,到了美国之后,发现自己的基础比美国学生还好。我们常说,西南联大的学术质量很高,我加了个注,是本科教学特别好。西南联大也培养研究生,但数量不多;联大九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就大概等于目前北大中文系一年招收的研究生数。
说这些,是想提醒大家,对于大学来说,本科教学最重要。有能力,那才开办研究院。现在,所有中国大学都在向“世界一流”狂奔,拼命把自己往上拔。可要是没那个条件,挪用了本该用在本科生身上的资源,那是得不偿失的。结果必定是,研究生没教好,本科生也没教好。这十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数字确实很好看,硬件上也有很大发展,教育部认为了不起,我却断言后患无穷,日后得花很大精力来“纠偏”。
既然“歪打正着”,为何不深究其中奥秘,以期“正打正着”呢?
其一,规定所谓“研究型大学”必须划一部分教授副教授名额给教学线教师,这些教师没有或较少科研任务,全心全意教本科生。
然而,问题是西南联大的大牌教授原本具有这样的实力,即使不做实验,同样可以居高临下教好本科生。现在一般的大学恐怕找不出这样水平的教师。再说,即使西南联大的教授,恐怕也不能抗战八年不进实验室,这样必然会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本科教育也难以为继。
其二,是否可以在研究型和教学型教师之间实行轮换制,科研与教学相长,若是轮到教学时,不必,而且限制科研。然而,轮到教学的教师是否会安心,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叶公好龙,平素说科研压力大是一回事,真的不让进实验室多半是另一回事。
看来,这些年来自上而下,对“研究”和“课题”强调到这个份上,“科研”与“课题”已经融化到血液中,真有点积重难返的架势,好比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行动已经习以为常,现在要说二孩好,一时还真不知说什么好。
或许,眼下只能对那些考生们出这样的馊主意,不要考“研究型”大学,虽实力强大,却往往只顾“研究”而顾不上教学;不要考有研究生院的大学,虽有九天揽月之能,实际上动了本科的奶酪。这么看来,在本科阶段,貌似985、211,还有一本二本,实际上相差也就不大了。
不过还是有差别,甚至很大。
其一,研究型大学之类的“名校”有各种由上而下分配的名额,如保送读研,出国交流、留学等。
其二,校园的整体氛围,这点或许更重要,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看看那隔三差五的大咖讲座,还有接踵而来的全国和国际会议,这些白发苍苍的大腕在校园里哪怕走两步,顿时,校园就变得神圣起来,在你的身边擦肩而过,自己的身上也带了几分仙气。讲座,更是讲者一门乃至多门课程的浓缩,类似于无崖子把一甲子功力传授给虚竹。有了这些本科课堂之外的东东,各个层次高校之间的差距立马就显示出来。功夫在本科外。
由此可见,还是要瞄准名校,即使本科不重视,甚至被动了奶酪,依然还是有大家闺秀之风范。
上面这么说,并不意味名校就可以放松本科,也不是说小家碧玉就没有希望。
虽然社会现实就是这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