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全球化中的现代与后现代,从孙立平教授的一篇文章说起

已有 3040 次阅读 2019-3-7 20:15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化, 政治正确, 现代性, 后现代, 否定

吕乃基

近日在网上看到孙立平的一篇文章,“整个世界可能都忽视了这个信号:谈特朗普对政治正确的冲击https://mp.weixin.qq.com/s/e5POTgnQYQIb96t4-dtZVg

 

所谓政治正确最初主要是围绕像平等、对于少数群体的尊重诸如此类的问题展开的,但是在现实当中,可以发现比如说像全球化、自由贸易、多边主义,还有大国责任、对于盟友的义务等等,似乎都在逐步演变成政治正确。

在移民、宗教、少数族裔等这样一些传统的、能够体现政治正确的领域,都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禁忌。甚至说一句圣诞快乐,有人都会觉得你这是政治不正确,要把圣诞快乐改成节日快乐。

美国社会经历了这样的一系列冲击之后,在特朗普的这一系列的“疯言疯语”当中,可能将会变得更为年轻、更有活力,甚至脱胎换骨。

 

孙教授之言(且不论此文的真实性)无疑含有真知灼见,不过有必要进一步斟酌。

其一,迄今的人类历史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归结为由传统-现代-后现代否定之否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孙教授所指的少数群体并未经历作为否定阶段的现代化,接受现代性之洗礼。在走向后现代之际,既希望得到后现代的宽容,享受相应的物质生活,同时又排斥现代性的底线、契约和普适价值。实际上,未经洗礼,乃至排斥现代性的还有一些大国。

另一方面,精英阶层则过分后现代,在否定之否定阶段,在反基础主义、反宏大叙事等口号下,抛弃(而不是“扬弃”)现代性。

少数群体必须接受现代性,接受普适价值。有必要在深层上理解,后现代之“宽容”在历史上历经磨难,必须经由否定阶段,在逻辑上需有现代性作为地基,如此方有资格接受经历否定之否定全过程者的宽容。精英则有必要重新审视被抛弃的现代性的价值。

其二,任何观念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撑。无原则的后现代超越经济基础可以承受的范围。在更大范围,默克尔敞开国门迎接难民,在相当程度上也超越了德国在经济上的承受力。难民从经济、社会到意识形态三方面挑战欧洲,挑逗欧洲的民族主义。

反所谓政治正确,是在观念上回到现代性,此即孙立平所言“更为年轻、更有活力,甚至脱胎换骨”;而美墨边境墙,则旨在于实体上摆脱与少数群体的接触。

遗憾的是,对后现代的反动是如此强烈,在“更为年轻、更有活力,甚至脱胎换骨”之时,特朗普也唤醒了美国的民族主义。面对汹涌而来的难民潮,欧洲同样民族主义泛起。

在历史上,由传统到现代,本来是从民族走向个人的独立,换言之,“去”民族。吊诡的是,而今对后现代的反叛在回到现代之时,却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复兴。在那些不接受现代性的国家,民族主义之风越发强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166277.html

上一篇:全球化,逆全球化,熵
下一篇:“完整产业链”辨析
收藏 IP: 121.237.97.*| 热度|

2 郑永军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