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知识的历程(下) 精选

已有 4852 次阅读 2016-10-11 16:47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代化, 编码知识, 知识之树, 意会知识

吕乃基

本文的(上)与(中)分别讨论了古代的意会知识、想象和嵌入的编码知识,以及近现代的非嵌入编码知识。

到20世纪初,知识之树已经长出粗壮的树干,知识的历程没有终结,知识之树在继续生长。

三、现代:嵌入的编码知识、意会知识和虚拟知识

非嵌入编码知识只是人类一切知识体系共同的“底”。“底”不是限定,更不是终点,底线只是起跑线,人类还要由“自然状态”上升到社会状态,科学、技术、生产和经济最终要接受价值观的引导。在非嵌入的编码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出新的嵌入的编码知识、意会知识和想象。

知识之树,在树干之上,枝繁叶茂。

当前,一方面非嵌入编码知识正在进一步扩展并提升其水平。科学、经济学和启蒙运动的观念进一步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及渗透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当代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类的知识正在走向新的综合,如三论和新三论。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随着种种危机的加深,以及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在启蒙运动提出的关于个人的知识的基础上,将个人综合起来,论述全人类的知识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例如气候变暖、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命运,等等。当前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也表明知识由个人和国家层面上升到人类层面。

另一方面,非嵌入编码知识在向其他领域渗透的过程中,逐步与新的语境、新的生存背景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嵌入编码知识。已经看到物理学与其他科学的结合,经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新的语境和生存背景是自然与社会的融合;不仅是传统和历史,而且是目的和未来,同时又是在走向后现代之际对传统和历史的频频眷顾;不再是部落或民族的语境和生存背景,而是个人和变动不居的由兴趣和爱好所形成的人群的语境和生存背景,同时又是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注。

这一过程大致包含以下层面:其一,指责非嵌入编码知识对其他领域的入侵,颠覆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唯一话语权。

其二,追溯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由来,例如由库恩的“科学共同体”,到对实验室知识创造机制的研究(SSK),指出其中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其三,指出非嵌入编码知识在认识论上不可能,在本体论上只是一种简化的抽象,并没有与非嵌入编码知识相对应的真实客体。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发展也逐步走向其自身的反面,如科学中提出了非线性、对称性破缺、不可逆、测不准等一系列否定性概念,以及随机涨落、分岔、突变、混沌、模糊等与原有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截然不同的新概念,从而为各种“初始条件”和语境的介入敞开大门。后现代的艺术家们则追问:“艺术”究竟是什么?有无纯粹的“艺术”?

其四,要求回到实际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没有现象与本质之分,没有不变的存在,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是“此在”,必须重新认识偶然性。科学正在研究涨落、蝴蝶效应和复杂性,接受伦理学的批判和引导,经济学正在引进心理学,后现代的艺术家则试图打破传统观念中对艺术所圈定的界限,力图把艺术拉向生活本身,与生活平等对话。

在现代化中形成的非嵌入编码知识,随着向生活、个性和平民的开放,其戒律和刚性正在软化,边界正在消融。科学渡过了内部高度一致乃至铁板一块的阶段,进入了相对宽松,同时也更为活跃的时代。这一趋势表明科学一元论或中心论的消解,科学作为一个要素正在融入系统之中。科学、艺术和经济学如同一团不断膨胀的星云,其内部变得越来越松散,其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化生存,人人都可以追求。

新的嵌入的编码知识具有生命化、个性化、地方化、柔性化和世俗化等特点,不像非嵌入编码知识这么明确和清晰,而是具有无穷的包容性。知识趋于多样化。与生物的进化一样,多样化保证知识的完善与发展。在知识的体系中,在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础之上,不存在绝对正确/有用或绝对错误/无用的知识。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各种社交网络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普适价值的基础上。全球化促使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在编码知识发生如此深刻转向之时,于现代化过程中被否定的意会知识正在以新的方式获得新的生命力。

首先,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并充满偶然性的对象,必须发展顿悟或直觉能力。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在19世纪写道,在怀疑和不确定中生活的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主观的意会知识在于如何创造新的客观意会知识,如何将这种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以及如何选择、组合、应用编码知识等。在编码知识充分发发展和普及之时,新的意会知识渐次浮现,其重要性且益凸现。个人、群体和人类未来的发展最终将依赖于这种主观的意会知识。

其次,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如何对编码知识进行选择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以及如何迅速跨越前人的脚步迈向知识的前沿,要求发展主观的意会知识。

复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把以往的意会知识编码化,例如围棋中的“棋感”,化神奇为常理,由此就构成了对人类的“促逼”。人类必须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各种社交网络正在越来越广泛深入密集高强度和非线性的讨论中,形成为形形色色的群体所有的意会知识。

想象的情况也是如此,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开辟新的想象领地。虚拟现实技术把以往的知识加以种种选择和组合而得到新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未必对应于现实世界,因而是虚拟的,与由古至今的想象有相通之处;然而又与想象不同,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其源泉是以往确凿的知识库,因而是知识。由于IT的广泛应用,虚拟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渗透日常生活之中。虚拟吃一堑,现实长一智的特点,使得想象或虚拟知识具有越来越浓厚的实践性,并具有明显的私密性。

隐喻是一种独特的领悟方法。找到一种与大脑中的想象类似的东西做参照物,可以使抽象难懂的景象更为直观。那些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体,可以通过想象和象征直观地理解事物,而不需进行分析和归纳。隐喻可以把两种差别较大的经验领域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形象或符号。

嵌入的编码知识、主观的意会知识,以及“虚拟知识”,都具有形形色色及不同程度的个性。然而这些个性与古代的个性不同,后者互不沟通,相互间难以理解,不可通约;相反,从现在到未来的具有个性的各类知识,由于经历了非嵌入编码知识的阶段,拥有了共同的树干,以及由于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在网络的强大沟通作用下正在融合起来,“小型叙事”与“宏大叙事”正在融合起来。

嵌入的编码知识、主观的意会知识,以及“虚拟知识”,这三种知识之间的界限也正在淡化、消失。嵌入的编码知识具有活泼泼的生命力,它的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性、主体生命投入的情感体验性如软件编程中的艺术精神,不受拘束的野心和任意驰骋的创造力,难道不是主观的意会知识和想象?反之,主观的意会知识和想象则以不断进化的编码知识为基础。知识之树在其主干上长出了支干,支干上又长出了更小的枝,然后再长出叶片…。叶片重重叠叠,分不清彼此间的界限;枝叶正在伸向空中,融化在空中…。

这就是21世纪的知识。知识源于全人类,同时又源于每个个人,以及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历史没有终点。

知识之树,其源根须深扎于独特的自然背景之中,追溯到遥远的历史体验之中,萌芽于混沌与混乱之中。其挺拔的主干取代了杂乱无序的根须,主干上枝繁叶茂,互相纠缠着伸向各自独特的语境,伸向无限的时空,伸向未来的混沌与兼容。

这就是知识的历程。这就是文明的历程。

中国,唯有接受非嵌入编码知识方能融入人类知识的潮流,而接受了非嵌入编码知识的中国,必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开阔的胸怀拥抱世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008053.html

上一篇:知识的历程(中)
下一篇:做一天中国,一天就好
收藏 IP: 49.77.175.*| 热度|

18 李君亮 陈楷翰 马德义 蒋永华 吕洪波 苏德辰 田云川 黄永义 鲍海飞 晏成和 伍光良 xlianggg xiehaokeer bshhzai shenlu aliala clp286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