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祝自己:“要发”
2017-12-30草
2018-1-1修稿
中国人过年喜欢放爆竹,俗称放炮,喜庆。西历新年也不列外,近来为了环保,放炮的人越来越少了,元旦前夜只听到零星几声。我也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发文”的方式庆祝一下新年。
祝大家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当然,也要祝自己新年进步。
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从事两类工作: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教师,把“可教”或“不可教”的学生都“教成”,才是其真正职责,其它的工作包括科研应围绕此主题展开,否则就与研究员、官员和商人无异。好像有个文人(张爱玲?)说过,成名需趁早。我想再加上“发财需时运,升官需业绩”,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别耽搁了锦绣前程。
什么是教学?这不难回答,一般应包括“备课、讲课、提问、讨论、作业、考评、反馈”,一年又一年,大学老师当然还应有“研究”。什么是科研(科技研究的简称)?在我看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科学研究;“可为而为之至”就是技术研究;“变不可为为可为”就是科技研究。
科研工作除了需要申请经费和发表文章之外,当然也包括专著、教材、各类奖。若经费充足、文章多多,后面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之事。每到年底年初,我就感觉非常忙,除了要准备给学生考评、申请国家自然基金(虽然目前为止仍没获得一分钱的资助,但绝不能气馁。),还要参加各种会议,当然少不了听领导讲话、参加年底被考核等等。各类报道和会议,看似丰富多彩,在我看来挤干那些官样水分,都是为了“钱”和“papers”。
高校里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钱”和“papers”不能或缺,甚至是生存的必须品。我们都会数数字:经费数,文章数…现在稍微有点进步,知道什么是影响因子,他引数,XX指数…但是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你不能说,他不能说,她也不能说,说了可能我也不懂。那么技术问题呢?就更不能说了,据说都用数十乃至成百上千的“专利”保护着呢,实在不行还可以学“可口可乐”,都是秘密配方。最近还多了一些头衔和“帽子”,什么“千人”、“万人”…有了这些,才有底气向世界一流大学奋斗。我也算是稍微懂了点潮流,不管是世界一流,还是宇宙一流,或是生产大队的一流,“流”的只需两样东西:“钱”和“papers”。别的都是说给学生们听的。
这几年,全世界的“风”变化越来越快,随便问任何一所世界X流大学的校长或院长,他们定会说“最重视的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不就是“教学”的核心工作吗?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后培养都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都属于教学工作。最近有一个新动向:一流高校除了引进“国际人才”之外,还要培养优青、杰青、长江(或黄河)学者、院士…最终冲击NB奖。这些人才称号的确需要“科研”,而且科研还必须是第一位的。这的确也算“人才培养”。但我认为,跟高校里的基本教学工作八竿子打不着。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生存,我一定要紧跟形势,为“钱”和“papers”而更加努力,必须要“发财”和“发papers”。
对,祝自己“要发”。
王安良
2018-1-3再修
尔良要发
妖月叁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8-4-24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