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lintan 人生匆匆几十年,比之寰宇一瞬间,今生有梦今生还,哪堪来世还问天

博文

著名学术期刊简介——据英论阁Enago博文归纳

已有 6070 次阅读 2013-2-19 17: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期刊

1. Science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Science》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由于财政困难《Science》于1882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894年《Science》再次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 Science》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终于开启了它的成功之路。《Science》目前是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主要刊登的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范围覆盖到各个学科。同时,作为一个杂志, 它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科技政策等信息。

作为免费文章发布平台,《Science》深知读者才是期刊的衣食父母。在文章选用中,学术性并非放在第一位,而是文章的可读性。那些有大把公式的文章基本上跟《Science》无缘。据说有这么个不靠谱的说法,每多一条公式,读者数量就少一半。所以那些有志于《Science》却喜欢摞公式的兄弟姐妹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文章的写法了。文章的可读性是指,每个读者看了之后能从文章中得到一些信息,而不是看了半天,跟看天书一样。当然,每年数十万篇的投稿量也让杂志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能给选中的文章都是上乘之作,目前《Science》的文章录用率差不多在7%的样子。

2. Nature

若是论资排辈的话,《Nature》比《Science》资格更老。《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创建。跟《Science一样,《Nature》覆盖了所有的研究方向,以报道学术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不但要求研究成果新颖,而且该项研究还需要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同时作为一个杂志,还包含了社论、新闻、研究资助等信息。所以在期刊的主要方向上,《Science》跟《Nature》是直接竞争的对手。最近几年,《Nature》的文章录用率基本在6-8%之间,和《Science差不多。

跟《Science》不同的是,《Nature》并不是免费开放的,它的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属于格奥尔格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总体上,《Science》的主体还是一群学者,相对于《Nature》背后的强大的出版集团,组织性是要差了些。对利润的追逐,使得《Nature》对市场需求十分敏感,对新学科发展的感触十分敏锐。看看下属刊物,《Science》拿得出手的就一个本刊,但是《Nature 除了本刊之外,还拥有一系列的子刊,这些子刊的水平都不低,而且还在不断地推出新的子刊,构建起一个强大的阵营。怎么评价《Nature》的体系不好说,因为一件事物一旦和商业、利润等问题相关联,就都变得不纯洁了。《Nature》新近推出的《Nature Communication》版面费高达5000美元,虽然引起许多人的质疑,但它的IF也挺高,仍然吸引了不少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佩服《Nature》主编的商业运作水平和眼光,他就敢收这么高的版面费还确信有市场。

Nature》下面的部分子刊:Nature Genetics (1992年创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原名为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994年创刊,2004年更名)Nature Medicine ( 1995年创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原称Bio/ technology, 1983年创刊, 1996年更名) Nature Neuroscience (1998年创刊) Nature Cell Biology (1999年创刊)Nature Immunology ( 2000年创刊) Nature Materials (2002年创刊) Nature Physics (2005年创刊),等等。

3.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文章的确都很新颖,都是很重要的发现,但是在具体研究方向上的深度却不及很多专业期刊。在物理学领域,1929年创刊的《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就跟神话一般,它是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综述性评论杂志,有物理学圣经之称,它的IF要比《Science》和《Nature》高出一大截的。

Rev Mod Phys并不接受投稿,只是由杂志编辑邀稿,2011年一共刊登了38篇文章。能在这个杂志上发文,基本都是公认的国际大师级的权威。每篇文章都是当今物理研究热点的总结,动辄几十上百页,也只有领域内的大师才敢执笔。一篇文章在短短几年时间,引用率达到1000以上不足为奇,所以说是圣经也不为过。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共在上面发表了3篇文章,1985年一篇,20122篇,分别是:

Jin-Quan Chen, Mei-Juan Gao, and Guang-Qun Ma, The representation grou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ace groups, Rev, Mod, Phys, 57, 211, 1985

Jian-Wei Pan, Zeng-Bing Chen, Chao-Yang Lu, Harald Weinfurter, Anton Zeilinger, and Marek Żukowski, Multiphoton entanglement and interferometry, Rev Mod Phys, 84, 777, 2012

Nianbei Li, Jie Ren, Lei Wang, Gang Zhang, Peter Hänggi, and Baowen Li, Colloquium: Phononics: Manipulating heat flow with electronic analogs and beyond, Rev Mod Phys, 84, 1045, 2012

4. Physical Review Letter

为了快速发表重要的物理研究成果,美国《物理评论》主编塞缪尔·古兹密特(Sam Goudsmit)将《物理评论》中的一个栏目——《给编辑的快报》分离出来,办一份新期刊,刊名《物理评论快报》(PRL)。195871,第一期含有25篇论文的PRL正式出版,这是世界物理学界第一份快报类期刊。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代表物理学前沿的标尺,在物理领域,除了Rev Mod Phys,当属PRL最有影响了。虽然它的IF只有7.5左右,跟ScienceNature相差几倍,但是文章的深度是ScienceNature无法相提并论的。能在PRL上发表研究成果是天下物理学家的梦想。

PRL的审稿都比较快,审稿周期一般2个月。两个或者三个审稿人,两个审稿人意见有分歧的话,有时编辑会把意见返回给作者,有时会直接找第三个审稿人作为仲裁。由于审稿人都是领域内的专家,所以审稿意见通常是一针见血,刀刀见肉。当然也有不卖审稿人帐的,跟审稿人来回论战几回,每次comment都差不多跟文章一个长度,最后赢得论战。这种论战对人应该很有帮助的。

PRL很注重文章的原创性,一些重要但是原创性不高的文章会以观点不新颖拒稿之后推荐到PR系列期刊上。而且PRL讲究理论跟实验的结合,缺一边都容易给审稿人揪住辫子不放,所以导致现在审稿越来越严,命中越来越难。按照现在网站的说法,录用率在20%左右。2009年开始,PRL决定限制文章数量,只发表那些很重要的文章。在大部分期刊选择扩张的时候,PRL反其道而行,更加严格地筛选文章的质量,让人觉得更加值得敬佩,也进一步巩固了期刊的声誉。

5. Discussions

顶级期刊在很多科研人员心中是一种痛,就像一座山,没有翻过去之前,它一直都在那,高高在上,那远在飘渺的峰顶却一块大石般地压在心头。每每看到那些牛人做报告,有意无意在PPT的角落里面露出些顶级期刊的参考文献,羡慕之余,心底也暗暗伤神,啥时候,自己也能有这么一串列表啊。

顶级期刊在某种程度上是科研人员的试金石,文章数量多寡是否就代表科研水平的高下这个不好说,但是有牛文跟没有牛文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还是要比发不出来的同行强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在顶级期刊上挂了个名字之后,兄弟从此在江湖上也就扬名立万了,是个江湖中有名号的人了。对于一个研究小组来说,时不时能在顶级期刊上冒个泡,就是说这个组还没有老,还在发展,吸引有潜力的新人机会就更大一些,江湖地位更稳,申请经费来腰也直,气也粗些。

当然,那种对顶级期刊不怎么感冒的也大有人在,比如那个有点象神人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Grigory Perelman),他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三篇论文都是发表在http://arxiv.org,而不是在任何正式学术期刊。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人家不但不要号称是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连100W美元的奖金都不要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思想,一开始是发表在某个小期刊的旮旯里面,但是经过十几二十年之后,给别人刨出来,大放异彩。不过相对来说,这类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是各类期刊如雨后春笋,想把文章发表出来不是一个难事。难的是怎么才能把文章发在更好的期刊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于是那些有限的顶级期刊就成了各路豪强们论剑的场所。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看起来怯怯的,有点像抱着幻想转正的小三的感觉。既然是好酒,就应该要摆在应有的位置,放在旮旯里面,等着伯乐来相要到猴年马月了,就应该理直气壮的上来要位置。如果真这么想,那么就别怨那些手里攥着经费的项目审批人没有兴趣仔细去抠发在旮旯里面的文章的深度跟价值了。他们只会或者只需用最简单的原则来做判断,如果一个idea没法发表在好的期刊上,那就是说它的价值不大,不够吸引人,为什么不把经费给那些看起来有很好发展潜力的申请呢。对于这种思维,是合理的,在科研市场化,经济化的现在,这也是维护投入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所以呢,对于名不见经传的科工们来说,把文章做大,发个顶级期刊,亮个万字,绝对是正道,比发好几篇锦上添花的风月文章有意思多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792-663226.html

上一篇:太阳“磁场辫子”或许能为破解日冕高温之谜提供新的证据
下一篇:2013年2月20日消息:阿尔法磁谱仪(AMS)与暗物质探测
收藏 IP: 123.118.168.*| 热度|

1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