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真-善-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ns 讲学/研发/咨询/管理,我们一起走过!

博文

凯兴斯泰纳

已有 6152 次阅读 2010-5-26 10:3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公民教育, 凯兴斯泰纳, 劳作学校

凯兴斯泰纳(1854~1932)

         Kerschensteiner,Georg

  德国教育家。1877年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并兼修教育学和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校长、督学,并任慕尼黑市教育局长25年。退休后,以名誉讲座名义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等课程约13年。法、英、美等国都曾争聘他讲学。

         凯兴斯泰纳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即以性格陶冶为主的劳作教育体系,适应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需要培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政治上能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工人的要求。他在主持慕尼黑市教育时,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把劳作教育纳入他的公民教育系统里。他早在1901年发表的《德国青年公民教育》一文中,就论证了如何使国民学校的青年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因而获得皇家实用科学院第一奖。著作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要义》、《性格与性格教育》等。
     凯兴斯泰纳认为,绝大多数国民的特性是自愿从事体力劳动,只有极少数人适宜于精神工作,因此主张对不同阶级的人施行不同的教育。为绝大多数人设立的国民学校,应改为劳作学校,给以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训练;给少数特权阶级子弟设立中学,为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统治人才,进行必要的教育。为此,他竭 力维护德国已经形成的双轨学制。
      凯兴斯泰纳给公立学校提出了三项基本的任务:①进行职业的陶冶或职业陶冶的准备;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③个人所在团体的伦理化。 他所说伦理化, 就是由个人内心体验价值的增长而自愿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三项任务是紧密相联的。劳作教育与公民教育也是紧密相联的,实施劳作教育就是为了完成公民教育的目的。
    凯兴斯泰纳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的具体措施,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进行实在的工作计划,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以便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在劳作学校里,把劳作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聘请受过技术训练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凯兴斯泰纳认为,过去那种死记书本知识的教育,已不是今日所需要的国民教育和人类的教育了。与其让学生学大堆的死知识,还不如让学生获得精神的发展、伦理的适应力和劳作的本领。因而他主张在国民学校里,给学生极少的知识材料,多给以性格的陶冶,使学生养成较好的适应力、工作的兴趣和本领,更好地完成国家公民的义务。
    凯兴斯泰纳还在慕尼黑市创办了一些补习学校,招收企业的工人,给以为期2~3年的补习教育,要求企业主允许本企业工人每周用空闲时间学习 8~10小时,同时给工人以公民教育的训练,使其安心地为企业主进行生产,给企业主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凯兴斯泰纳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的赏识下,德国各地都设立了劳作学校,曾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运动。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倡导者与改革家,他的“劳作学校”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前进。当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和吸取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606-328789.html

上一篇:喜欢的几张照片
下一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1 彭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