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地球演化之我见(7)

已有 2579 次阅读 2014-9-1 02:11 |个人分类:地球环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球演化, 月亮的由来

地球演化之我见(7

(七)为地球配置月亮

 

蒋继平

2014831

 

在火星先进文明完成了对地球大气层的成功改造后,他们决定进入下一个开发地球的阶段。到这个时期,地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大气循环,有了充足的水源,这给地球孕育生命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条件。

火星文明认识到,接下来改造地球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需要大量的星际空间互动。而火星到地球的距离遥远,来回一趟不但费时,而且航天器的载量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地球和火星的近地轨道引力很大,还有稠密的大气层作为阻力,因而,从火星直接发射航天器登陆地球是不科学的举措,达不到高速空间飞行的要求。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火星文明决定在地球的外围空间安置一个天然卫星,这个天然卫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月亮。

安置这个天然卫星的主要目的是:

1.        建立一个火星和地球之间的空间中继站,以便从火卫二发射的航天器可以以高速的空间飞行速度到达月球,从而大大地缩短空间飞行的时间。因为从火卫二到月球之间的空间几乎属于真空状态,引力和空气阻力都非常小,所以,从火卫二发射空间航天器到达月球不但可以使航天器的载量很大,而且可以以超高速空间飞行速度飞行。要是直接从火星表面发射航天器到地球表面着陆,可能做不到这点。

2.        把月球当成一个开发地球的多功能基地。从火卫二到达月球的航天器必须在月球重新组装,以便适合在地球近地引力和大气层的阻力下安全着陆地球表面。而且,月球还可以使火星人做一个暂时的适应性生活。

3.        为地球提供夜间照明。

4.        为地球生命提供对称的视觉效应。夜间月亮看上去跟白天的太阳差不多大小,很对称。

5.        为后来地球的移民提供科学的启示和线索。月亮的相位隐含着很大的科学知识。

我的火星文明为地球配置月亮的假设是建立在以下的信息和事实基础上的:

第一,     根据最新的科学进展和发现,地球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月亮。虽然有关地球月亮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我认为那些假设都不正确。原因是,它们没有考虑到宇宙先进文明这个因素。因而,他们没有考虑到人为安置月球这个大胆的设想。

第二,     跟据有关报道,太阳系中原来有一个小型行星,现在不知其去向。有的人认为这颗小行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我同意这种看法。我的意思是,火星人用高科技手段把这个小行星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原来的轨道移到地球的轨道上。

第三,     月亮在夜晚看上去与白天的太阳差不多大小。这给人一个非常对称的视觉效应。但是,事实上,月亮在体积上要比太阳小的多,大约是太阳直径的40分之一,而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和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也正好大约是40倍。这就是两个物体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这个体积和距离的数据可能不是偶然的巧合,一定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和设计才能达到的。

第四,     月球表面有许许多多环形坑。这些环形坑可能是火星人驱动月球到达地球轨道的能量点。换句话说,这些环形坑可能是火星人装载热能发射器的地方,是推动月球前进的动力喷射口。也可能是火星人用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标记。这种撞击是按照计算好的方式进行的,是推动月球朝着预定目标前进的一个工程。

第五,     月球表面有三个特别明显的环形坑。这三个环形坑几乎成等腰三角形分布在面向地球的一面。这个在满月和月球靠近地球的晴朗夜晚可以用肉眼看到。这三个大型环形坑都有明显的放射线伸向四面八方,好像我们地球仪上经线一样从两级向外延伸。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自然偶然的产物,而是人为设计的结果。

第六,     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与地球几乎是同步运动。这个更是奇特的现象。

第七,     据说科学家发现月球有的地方是空心的。我认为是火星人在月球的地下建立了巨大的地下工程。这个地下工程就是火星人开发地球的基地。在那里他们组装从月球到地球的航天器。

至于火星人如何将一个星际自由运动的小行星按照他们的设想安置在地球的固定轨道上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凭自己的猜想描述。

我认为火星人很可能派宇航员登陆这颗小行星,在上面按照计算好的位置安装大能量的热能燃料。这种燃料可能是核物质,然后通过核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推动这个小行星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最后进入地球的预定轨道。火星人也可能用陨石撞击小行星的方法使之按照计算好的方向前进,继而进入地球的预定轨道。或者他们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使这颗小行星成功地进入地球的预定轨道。

我的主要观点是,月亮是火星人开发地球的一个空间工作站。这是月亮的主要作用。月亮为夜间照明等其他作用是次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823904.html

上一篇:为什么美国的年轻一代不热衷于当官?
下一篇: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倒计时过程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1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