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在中国做科普更难的若干原因 精选

已有 7014 次阅读 2012-11-21 08:36 |个人分类:观点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科普, 原因, 读者


在中国做科普更难的若干原因

 

蒋继平

20121120

 

 

最近科学网推出了一个访谈节目, 是专门来讨论中国的科普活动的。 科学网在这个活动的引言中说:“良莠不齐的科普图书市场,错误百出的科普读物,科普领域的乱象丛生让人无不担心。职业科学家、科普作家,到底谁来写科普比较合适?科学家群体为何鲜有投入精力科普工作?怎样才能写好科普作品?如何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这个引言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与此同时, 也在实际上承认中国现阶段的科普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我本人感觉科学网这次说了真话, 是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一个很好的概括总结。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人的科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低。 我对此曾经反复地思考过,企图找到问题的根源。 经过认真地分析思考后,我认为在中国做科普比在西方国家更难,效率也更低。 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

 

首先,中国人不喜欢读书。 有关这点, 大家可以在公众场合的人类行为上来证实我说得是真的, 是符合实际的。 大家可以在飞机场, 火车站等场合看看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别。大多数外国人在等飞机或者火车时都会利用时间看书读报, 而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谈话聊天, 下棋打牌, 或者闭目养神, 很少有人看书读报的。 没有读者,最好的书也是废品, 是不是?所以,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是起决定因素的一个方面。 这是文化背景造成的, 是一种习惯。 一种习惯是很难在一个短时期内得到改变的。

 

其次,中国人的兴趣不在科学上。 当然,这个问题是相对的。 我说中国人的兴趣不在科学上的主要依据是:老年人中的文盲比例很高, 他们根本不懂科学,因而也没有任何兴趣。比如说, 我出生的农村中跟我父母同辈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盲。 我每次回家跟他们讲到科学方面的东西, 他们都是一无所知,也根本不感兴趣。 这是老年人在兴趣上的局限性。 再说中年人, 他们也许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可是,真正在科研领域的人还是极少数。 即使在科研领域工作的人, 也有很详细的分工,各自都有自己的专业, 互不相干, 学生物的人,如何会对物理的科普感兴趣呢? 进一步来说, 中国的中年人身上的担子特别的重, 要兼顾三代以上的人的责任, 他们很少有时间来 对待科普这样的“身外事”。 年轻人正在读书学习的阶段, 他们在学校中接受教育部规定的课程, 这些规定的课程有专业知识, 也有普通知识, 学好这些课程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科普。 因而,很明显, 中年人和年轻人对科普也没有兴趣。

 

再者, 中国科普读物的质量不高 这个问题是因为真正的专家写出来的科技作品太专业化,没有多少人看得懂, 或者对此感兴趣。 这是科学家在创作方面的问题。 与此相反, 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别的目的写的科普读物, 其内容有的不符合科学道理, 质量很差。这样的话, 人们在科普市场上找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科普读物,久而久之, 人们失去了对科普读物的信任和兴趣。

 

还有, 中国的科普读物的利润不大 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科普读物在中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没有充分的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没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就没有可观的利润。 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潮流中, 不管是科技人员, 还是出版社, 或者经销商, 都不会做这种没有“钱途”的工作的。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 国家对科普领域的支持不够。近段时期以来,国家的重点是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因而,国家把重点扶持的对象放在汽车, 能源和房地产等方面。在科技投入中,主要是支持研究开发, 而不是科学普及。 在一个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国家,又缺乏国家的支持, 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我认为,我们只有在知道了问题的根源后才能对症下药。鉴于此,我将在后面的博文中来谈谈如何促进中国的科普事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科普“乱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34593.html

上一篇:科学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
下一篇:在感恩节说说我的感恩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32 赵凤光 吴飞鹏 戴小华 鲍海飞 武夷山 崔小云 王枫 刘洋 蒋迅 蔡小宁 陈小润 杨洪强 赵斌 曹建军 庄世宇 徐菲一 王涛 胡瑞祥 柳东阳 李维音 李学宽 郭卫 曹须 金小伟 唐常杰 李志军 李宇斌 fansg sz1961sy demofer anran123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