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定力是在经历中练成的

已有 2938 次阅读 2018-5-30 07:34 |个人分类:个人经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定力, 经历, 依赖性, 磨难

 

定力是在经历中练成的

蒋继平

2015年5月30日


我在【决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要素】一文中谈到定力是能力的一个因子的话题。 我在那篇文章中说:定力是指一个人的独立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定力高的人有很强的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 他们很少有依赖心,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能够独立谋生, 对外界的各种影响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 不会轻易地被别人的观点左右。 定力低的人有严重的依赖心态,缺乏主见, 人云亦云,因而, 思想和行为很容易波动。定力也决定一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一个人的情绪对人生的影响很大。那些临危不惧,胜而不骄, 败而不妥, 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人就是定力高的人。 那些情绪容易激动, 脾气爆燥的人定力就弱。定力弱的人很难达到较高的人生高度。

今天我再来谈谈定力与经历的关系。在我的认知和感悟中, 定力属于后天性获得的一种才能。 在这点上,定力与智力有明显的不同, 智力是天生的, 智力与后天的经历没有多少关系,每个人生来的时候就有明显的智力差异。但是, 每个人生来的时候, 在定力上几乎是一样的, 即没有任何定力, 饿了就哭闹着要吃, 身体不舒服也是哭闹不停, 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是因为婴幼儿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 有很强的依赖心。

在生长发育的进程中,一些生活困难重重家庭的孩子,就必须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这就是俗语云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

在人生的征途上,有的人一直在父母的关照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们的人生经历就比较平坦顺利。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们在定力上就不是很优秀。有的人早早地离开父母, 独自在外闯荡, 他们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来自社会和自然的挑战。 因而, 为了生存, 他们必须学会各种应对的能力。 这个应对能力就是定力。这就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

现在我用生活中大家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具体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首先来说乘飞机。 凡是第一次乘飞机的人都会有一点紧张的感觉, 尤其在飞行中遇到飞机波动很剧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是不是? 但是, 要是经常乘飞机,这种紧张心情就小了好多, 也就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觉得没有必要担心了, 对不对? 这种变化就是证明定力增强了, 遇到飞机颠簸也能镇静自若。 我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切身体会。 我经常要乘飞机,在几百次的空中旅行中, 至少遇到过十几次飞机颠簸非常剧烈的境况。 记得有一次从袒帕飞往南佛州国际机场的时候, 在半途遇到暴风雨, 一驾只有12个座位的小型飞机在暴风雨中就像在天空飘舞的风筝,上下翻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惊吓的尖叫不停, 尿失禁的也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 我当时也非常紧张, 心想只要能活着回到家, 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和家人和谐生活, 尽量少出差, 过一个平安的日子。经过这次异乎寻常的遭遇, 我以后遇到飞机颠簸一点儿也不紧张和害怕, 总是能够若无其事地面对。 这就是在经历中练成的定力。

再来说开车, 刚开始的时候, 坐在驾驶室上是不是有点紧张, 尤其是自己第一次开车上路, 第一次自己开车上高速, 都会有紧张的感觉, 几次下来, 这种紧张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是不是?

反正在我看来, 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经历, 都是锻炼人定力的一次机会。经历过全身麻醉, 上过手术台的人, 在以后的人生中, 遇到小毛小病, 一定不会大惊小怪的, 会坦然面对身体的不适。

我从古今的人物故事中得到一个领悟, 凡事经历过几次生死考验的人, 一般都是定力很强的人, 他们能够临危不惧, 坦然应对, 有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 刀架脖子不眨眼的非凡气度。

总之,人的定力是在生活中慢慢地练成的。一般来说, 人的定力与人的年龄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 人的定力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人的定力体现在人的成熟度和稳重方面。定力强的人显得成熟和稳重。 这也是老年人稳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定力对一个人能够达到的人生高度非常重要。总的来说, 达到一定人生高度的人都是定力高强的人。鉴于此, 我们要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 就必须增强我们的定力,要做到这一点, 唯一的途径就是在人生道路上多多接受磨练, 放弃任何依赖心理, 学会适应各种艰险环境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1116412.html

上一篇:科技创新首先要政策创新引领
下一篇:分享一下我当年争取出国留学的奋斗历程
收藏 IP: 71.208.169.*| 热度|

3 宁利中 韩玉芬 张翠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