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会是山青水绿的世内桃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oal 我向佛,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博文

SCI的数量与质量

已有 6073 次阅读 2011-3-22 11:01 |个人分类:科研体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SCI, 文章, 影响力, 老先生

前日中午吃饭,听一个学生谈起,他说,有一个老先生在招人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在博士三年期间,发了10多篇SCI,老先生由此判断说学生研究工作浮躁,急功近利,所以,没有录用。
我问那个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学生说,应该的,做学问不应该如此浮躁。
我又问,你是如何判断别人浮躁的,难道仅仅因为发了10多篇SCI文章?
学生说,研究成果应该做出来后做一总结,发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而不是一点一点地发文章,那样不好。
我又问:不好在那里?
学生说:就是不应该发这么快这么多,宁可发一篇质量高影响力大的,也不发十多篇质量低影响力小的?
我又问:什么叫质量高影响力大,什么叫质量低影响力小?
学生说:看影响因子,看SCIENCE,NATURE,
我又问:发了SCIENCE又如何?发了Nature又如何?
学生说:影响因子高,影响力大。
到此,我突然很平静,很平静地告诉他:想法很好,只是,太脱离现实,等你40岁后再发这句话。
-------------------蛋定不淡疼的分割线----------------------
我并不觉得发表SCI多了就是学术浮躁。我对事情的评断,一项不以某个独立现象作为唯一标准。我不知道那个学生是干啥专业的,但是很顶他。也许,他的成果总结,是自己努力做实验做出来的,是自己花费很多时间总结出来的,也许熬了很多个夜,也许曾经放弃很多个假期,也许也曾经失败过很多次,每一个成果都来之不易。我不知道他的同实验室人员的成果如何,不知道他实验室的设备如何,因为,只有充分比较才能知道他的成果质量到底如何。
每个人都梦想发SCIENCE,谁都想做出大事情,只是,每个大事情背后都有无数个小事情组成的。如果他的目标总是瞄准SCIENCE,一来不知道何时能发表,估计连毕业都困难吧,二是如果不及时发表成果,也许,等他做出来后,都成明日之黄花,毫无创新意义。因此,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发出,也可以选择的道路。
发一篇文章,并不是那么容易,SCI期刊基本上都是peer-review,能通过peer-review的文章,不会差到像狗屎一样吧,如果那样,那不能怪写稿人,只能怪那些审稿人、怪那个期刊编辑部,这种文章,他们都收录,是不是?
--------------------
我对于文章的看法就是:
在30岁之前,能写就写,能发就发,有了观点和想法,就写出来,给大家评论和指点。这是一个需要文章数量的时代,评三好生、毕业、升职称,哪个不是先看“有没有”,再看“有多少”,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把发SCIENCE当成目标,虽不敢说是痴人说梦,但也至少属于有点超越能力范围。前几天,给一个人写信,她硕士时候的成果被Nature录用,虽然排名是第二作者,但是也算是响当当的,只是,你得要看看人家在哪里、导师是谁、团队是谁,实验室在哪里?是不是?
在30岁以后,要控制文章数量,偏向于质量。如果你都略有小成了,还是满足于报纸角落的杂谈,某个角落的小期刊,那就对不起人了,是不是?30岁以后应该是主攻学术研究重点和攻克难关的时段,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出于30-40岁吧,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心有旁骛了。
-------------------------
随便说,欢迎拍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883-425071.html

上一篇:折磨……
下一篇:关于某些科学计划成果的查询与疑问
收藏 IP: 210.72.129.*| 热度|

20 许培扬 马峥 徐索文 翟远征 陈辉 王有基 佟冬 刘艳红 陈飞 刘晓松 武夷山 赵飞虎 陈钢 吕喆 朱志敏 谢鑫 侯成亚 吕新华 岳金星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