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新疆气象状况--新疆气象手册(13)第2篇第1章 20191225

已有 3774 次阅读 2019-12-25 11:30 |个人分类:新疆气象手册|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疆气象状况--新疆气象手册(13)第2篇第1

 20191225

此手册的序,前言 ,提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08089.html

此手册的总目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08203.html 

 

圆角矩形: 新疆距海洋遥远又有高山阻隔,这使它的天气气候有别于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区。新疆有终年寒冷的高山气候(有终年积雪、冰川),有炎热干旱的盆地气候(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吐鲁番是全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的中山带降水量比较丰富,是径流(河流水量)的主要形成区,冬季那里反而比盆地暖和很多(是逆温层顶)。依靠每年有近1000×108m3的河水、地下水,新疆又形成了绿洲气候。 新疆特有的气候使它成了我国最大的棉花基地。这里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以及啤酒花、制酱番茄、熏衣草等也都享誉国内外。新疆特色气候资源的魅力正逐步为我们认识和利用。 介绍新疆天气气候的特点和变化、介绍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是本篇的主题。另外,人类活动、新疆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也在本篇有所论及。

 

 

 


 

1 天气过程及其预报

新疆天气过程指的是大气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和新疆天气现象(性质、强度与分布)三者综合演变过程。天气过程预报的实质就是对天气过程演变规律的认识、掌握和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新疆寒潮、大降水、大风天气过程和几种特殊天气及其预报问题。

1 寒潮天气过程及其预报

寒潮是新疆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的侵袭会使当地农牧业等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例如1966年春季的寒潮,造成北疆地区牧区数以百万计的羊只死亡,农业也受到一定影响。1979410日的特强寒潮,除了剧烈的降温外,新疆出现了特强大风,人民生命财产都受到了严重损失。提高寒潮天气预报水平,是新疆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中国气象局规定,北方的冷空气迅速进入中低纬度地区,其所经之处,造成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而且达到一定强度的暴发过程称寒潮。新疆寒潮的标准参见第2篇第5章的寒潮部分。

11 寒潮源地

造成新疆寒潮天气的冷空气源地,最终都可追溯到北冰洋及其附近地区。但从短期预报来说,根据地面冷空气的活动情况,影响新疆的寒潮(冷空气)主要源地有4个:

泰米尔半岛及其以东洋面;

新地岛及东西两侧,巴伦支海和喀拉海;

北欧地区;

欧洲中部地区。

 扫描0007冷空气移动路径

 

12 冷空气移动路径

影响新疆的寒潮,有四条移动路径(上图):

西方路径。 冷空气最初是在欧洲中部,然后逐渐连续东移,经黑海、里海和中亚地区侵入新疆。

西北路径。冷空气最初是在波罗的海附近,然后逐渐地向东南方向移动,经乌拉尔山南端折向东移,再经巴尔喀什湖北部,影响新疆。

北方路径。冷空气最初是在新地岛附近,沿乌拉尔山南移,抵达乌拉尔山南端后,再折向沿北纬50度东移,侵入新疆。

超极地路径。冷空气最初是在泰米尔半岛附近,先向西南方向移动,至乌拉尔山东南侧再折向,沿北纬50度东移。

上述四条路径的寒潮,一般都要经过乌拉尔山南端、巴尔喀什湖北部东移,当它移到东疆或蒙古两地时,常常有部分冷空气从新疆东部、河西走廊一带迂回进入南疆, 因此,对南疆来说,既有部分冷空气从东部进入南疆,又有小股冷空气翻越帕米尔高原或天山的山隘进入南疆。

13 新疆发生寒潮的几种形势

根据19611980年天气过程资料得到,新疆发生寒潮天气过程在500hPa高空天气图上的基本环流形势可分为三类六型。三类是欧洲脊类、乌拉尔脊类和纬向类。

131 欧洲脊类

这是由经向转纬向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北欧高压(阻塞高压)向东南衰退,乌拉尔大槽东移或横槽转向东移。这类过程发生的寒潮次数最多,共有24次,占45,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以上,它又可分为两型。

北欧阻塞高压东南衰退,乌拉尔横槽转向东移型。

这种类型地面的高压初见于圣彼得堡附近,当高空槽、脊处于稳定阶段时,它也比较稳定,中心强度变化不大。当高空槽、脊移动时,它随之加速向东南移动。高压前部的冷锋亦增强,并侵入新疆。这种类型的地面高压路径大多数属于西北路径。

经向转纬向,欧洲高压向东南衰退,乌拉尔大槽东移型。

这类过程是在亚欧大陆上空纬向环流的背景下,环流经向度一度发展,复又衰退的形势下发生的。因此,欧洲地区的长波脊的形成、发展、东移减弱,促使乌拉尔地区大槽东移减弱是本过程的关键。

 

扫描0008

 乌拉尔横槽转向东移型 500hPa上的特征等高线的逐日移动)

 

132 乌拉尔脊类

这类寒潮是纬向转经向过程,它有三种类型。

1)纬向转经向,乌拉尔脊发展,不稳定低槽南下发展型。

这类天气过程的关键,是乌拉尔地区是否能迅速形成一个长波脊。

2 纬向转经向,极地高压南下登陆与里黑海脊叠加,喀拉海的低槽南下加深型。

这类天气过程的关键,是新地岛附近高压南下与里黑海脊反气旋式接通。

3)经向度一度减弱,乌拉尔脊不连续西退,极地冷空气南下型。

这类天气过程的关键,是在乌拉尔高压脊不连续后退,脊后有暖平流时,使之再度向北发展,重建高压脊。

133 纬向类

这类只有一型。即纬向环流维持,南欧浅脊和东欧槽东移发展型。

这类天气过程的关键,是在纬向环流的条件下,南欧地区的浅脊边东移边发展增强,导致巴仑支海南部冷空气南下,补充到脊前的低槽中,使得槽再度发展加深。

14 寒潮天气

141 概述

寒潮过程伴随的天气主要是降水、大风和降温,而大风的破坏作用又居首位,其次才是降温。新疆地形复杂,一次冷空气的侵袭,受地形影响,不论是风向和风力都有差别,因此摸清本地区的地形特点,大风出现的特点,各季大风出现的次数都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类找指标,作为预报时的参考。

142 大风

新疆寒潮大风在北疆各地和南疆西部以西北大风为主;南疆沿天山一带以偏北风居多;南疆东部则是东灌造成的偏东风。西北大风的强度决定于寒潮高压中心的气压、温度和新疆地区的气压、温度之差。气压差、温度差越大,风越强。特别是春季,地面升温迅速,冷空气入侵时,温差明显,因此春季最易出现大风。急流与大风也有联系。据研究,北疆地区强风天气过程,与欧亚范围内中高纬度强西风急流破坏以及偏北强风带能否伸入新疆有密切联系。春季当偏北强风带上有明显冷平流并伸进新疆时,不但北疆各地易出现大风,而且吐、鄯、托地区也多次因此而出现特强大风,造成明显的灾害,如1978412日,1980523日~24日的大风均是如此。

143 大降水

大降水是伴随冷空气活动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特大降雪也能造成灾害,19691月伊犁大雪就是一个造成严重灾害的例子。

自从有了卫星云图以后,从卫星云图研究寒潮大降水工作也逐渐受到注意。当地面上有强降水时,在卫星云图上,常在里海有一个涡旋云系东北上,当南北槽结合时,卫星云图上反映出,北支云系与南支云系相结合。云成带状,则在偏西一侧,云的边缘像刀切的一样整齐,这种云带常带来大降水。

144 强降温

寒潮爆发必然伴随着强降温,但是这种降温随着地表性质、寒潮爆发的天气形势,及冷空气活动路径和寒潮爆发前的新疆天气条件不同而大有差异。例如地面有积雪时,平流降温加辐射降温,其降温幅度必然要大;偏北风带建立型寒潮降温要强于偏北风带破坏型;偏北路径与超极地路径的寒潮,降温强于其他路径的寒潮等。在春秋季节,寒潮入侵前如有强暖平流,造成新疆气温升高,那么在冷空气入侵时降温幅度也必然大;这就是要考虑到寒潮入侵前本地区的温度偏高程度。强冷涡或横槽长时间影响新疆,常会形成持续低温,特别是乌拉尔东侧长波槽长时间维持,甚至会形成倒春寒和整个季节的推迟。

新疆的初、终霜也是与寒潮有密切联系,北疆各地初霜经常在9月或10月初一次强寒潮后成片出现,北疆北部初霜平均出现在920日前后,北疆西部在9月下旬,沿天山一带出现在10月初。终霜出现日期不稳定,差别较大。

15 寒潮个例

发生在19691月中旬的一次特强寒潮,使全新疆死亡牲畜240万头。从1969年和1968年牲畜存栏数比较来看,1969年伊犁地区山、绵羊年末存栏数比1968年减少了103万多头,塔城地区减少了41万头。

这次寒潮的最大特点是持续出现特大降雪。19691月伊宁市月降水量达93.9mm,从116日到125,20日外连续9天出现大雪。霍城县从116日~29日连日大雪,总降水量达78.1mm,霍尔果斯达75.4mm,积雪深度破历史纪录。伊宁县1969127日积雪深度达94cm,伊宁市24日达89cm,霍城达79cm,霍尔果斯达72cm,其他地区普遍雪深在4060cm之间,山区积雪达1m以上。在持续降雪同时,还出现了持续降温。例如,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19691月一次连续降温达31,其他地区降温都在2029℃之间。这样长时间的大雪过程,又加上持续降温和维持低温,不但造成交通阻塞,而且大小牲畜无法采食,膘情下降,饥寒交迫,牲畜大量死亡。

这次持续大雪过程是在500hPa图上横槽形势下产生的。500hPa图上极锋锋区呈波状,偏北强风带在乌拉尔山附近,南、北两支强风带在中纬度合并为一支很强的西风带。地中海为稳定的南支槽,在这个槽中不断分裂低槽,在500hPa图上的西风带中有时看不到短波槽、脊活动,而地面图上却能清楚地看到一个个尺度不大的高压东移,每一个高压移动就会造成一次降雪天气过程,几次降雪过程就会形成一次持续大雪过程。

16 寒潮的预报问题

寒潮天气过程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它与大范围天气形势演变和大气环流的非周期性变化相关,主要表现在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的互相转换:

新疆寒潮暴发前后,欧亚范围高空风场发生大规模的有规律变化;

寒潮暴发过程中,欧亚地区中纬度动能经历了一次积聚和衰减释放过程;

寒潮暴发过程中,欧亚地区中纬度的经向输送有一辐合带的南压和北退现象;

不同类型的寒潮形势演变都有其冷暖平流、涡度平流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诊断模式。

因此,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应着眼于大范围环流形势和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检验、解释和应用,建立了以“天气动力统计”解释为基础的综合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和水平。3天的寒潮天气过程预报能够做到令人“基本满意”。

2 大降水天气过程及其预报

21 大降水概念

新疆比较干旱,其暴雨在强度和出现次数上方面都比我国东部小。但是这里冬季暴雪的雪量并不小。北疆塔城曾经出现过日降雪50mm的事例。为了便于大降水的研究,把一年划分为410月的暖半年和113月的冷半年,暖半年以降雨为主,日降雨量≥10mm算一次大降水日;冷半年以降雪为主,日降水量≥5mm,算作一次大降水日。这样规定的大降水不一定达到中央气象台暴雨标准。但比较结合新疆实际。

大降水分为三种情况:

地区性大降水。 新疆某地区(指天气气候区,下同),有两个或以上的站(地面天气图上的发报站,下同),在暖半年日降水量≥10mm,或冷半年日降水量≥5mm,算一次地区性大降水过程。

大范围大降水。 某日的日降水量在新疆有三个地区满足地区性大降水条件者,称为大范围大降水日。

局部大降水。 新疆的某日虽然不符合前面两个条件,但有一个站满足“大降水日”条件则称之为局部大降水。

这样划分大降水类别,主要突出日降水总量,有利于寻找大降水日,及其相应的天气图资料和计算各种物理量。它能涵盖大部分重要的大降水过程,但也有日降水量达不到规定标准,而过程降水总量较大,我们也划入大降水天气过程。

22 大降水的一般特征

221 大降水气候特征

根据对19601980年地区性大降水资料的分析,夏半年(410月)大降水出现次数远多于冬半年(113月),其中6月共出现79次,为最多。南疆主要出现在5月和8月,其中5月达22次,为最多。冬半年北疆大降水出现次数较多的月份是1112月,南疆主要出现在2月份。

就地区而论,北疆大降水出现机会远多于南疆。其中北疆沿天山大降水次数最多,其次是北疆西部和北部。冬半年,北疆西部出现大降水次数最多,其次为北疆北部和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阿克苏、喀什相对较多。

夏季新疆山区降水最多,山区暴雨(特别是天山山区)经常会诱发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222 大降水雨区的一般活动特点

连成片的正在下雨(雪)的地区称为雨区。北疆地区的降水过程一般多与国外的冷锋和雨区的东移进入新疆对应。其雨区在新疆逐步扩大乃至占据整个准噶尔盆地。随着雨区东移到哈密地区北部,新疆西部脱离雨区。整个过程一般为13天,而大降水出现在雨区经过的部分地区。多数雨区以东移为主,也有的配合高空环流形势而向东北或者东南移动的。有一些天气系统,在进北疆以前没有明显的雨区,雨区是在新疆生成和发展的,它比较难预告。

南疆盆地内的大降水过程所形成的降水量比北疆要小。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雨区不是从西部国外移来的(南疆山区除外),而是本地生成的。雨区有东移的,也有移动性不明显甚至西移的。南疆大降水维持的时间可以是数日。南疆盆地大降水时北疆盆地一般没有雨区存在(除了夏季)。

夏季山区降水多,所以夏季的大降水系统,其最大的降水中心经常就出现在山区(高山为雪),而且北疆、南疆几乎同时有降水。一种降水主轴为弧圈型的大降水过程,其雨区可以从南疆经天山中、东部北上到阿勒泰山再进入俄罗斯,雨区在新疆连续存在的时间可以达5天。暴雨中心附近最大雨量可以接近100mm

223 小范围的强降水不可忽视

新疆气象站网比较稀疏,对小范围强降水的监测能力不够。然而对干旱地区的新疆,其小范围、短历时暴雨不可忽视。

197597日,阜康甘泉堡地区的一次暴雨发生在凌晨3时到4时,暴雨时间前后只有10分钟,暴雨后12分钟,山区降水汇集成洪水,造成很大损失。在乌鲁木齐19541978年中,共有31次日降水量≥10mm的降水过程,有24次降水时间不足10小时,占总次数的77%,持续24小时的大降水过程很少。

新疆大降水并不一定出现在降水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19.3mm的且末,1968722日降水量达44.4mm,相当于该站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1981719日吐鲁番附近的一次百年未遇的大洪水,葡萄沟的最大洪峰流量达311m3/s,最大水深达35m,暴雨落在山沟中,与暴雨区相距15km的吐鲁番气象站实测雨量仅1.8mm,可见其局地性是很强的。

224 暴雨的历时、面积、雨量的规律性

气象预告人员知道降水过程中,雨量大的暴雨区所笼罩的面积小,而小雨笼罩的面积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次降水过程中,某雨量等级笼罩的面积与其雨量大小的关系符合负指数函数。每个地方的一个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大的情况维持的时间短,而降水强度小的情况延续的时间长。研究表明一次降水过程中,某降水强度所占据的时间长度与降水强度的关系符合负指数函数。这些定量规律通过了大量的实例验证,并且用最大熵(信息熵)原理给出了理论说明(见第3篇第13章)。暴雨的这些特性在水文上十分有用,称为暴雨时面深问题。

23 大降水过程的天气学条件

231 大尺度度环流和系统

高空急流的作用。这主要指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在500hPa图上副热带急流在新疆上空,主要表现为一支强西南气流,大降水区多发生在急流入口区的西南气流右侧。具体作用是:高空辐散,起“抽气机”作用;增强高空正涡度平流,形成涡度平流随高度加强,产生上升运动;增强大气不稳定性;水汽输送。极锋急流表现为波状形式。在南、北两支强气流之间,常出现叠加、汇合等现象,有利于不稳定性加强。

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南亚高压及其演变在100hPa高空图上表现得比较清楚。南疆多雨时段,南亚高压呈双体型,其中心分别位于伊朗上空和青藏高原东部上空,高压强度前者强于后者。副热带长波槽建立于70o90oE的高原西部上空,对流层上部副热带急流南移到40oN附近。南疆少雨时段,南亚高压呈单体型,其中心位于75oE附近的高原西部上空,副热带急流北进。

伊朗副高南北振荡。在500hPa图上,伊朗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向北伸展,导致冷空气南移,而产生大降水过程。据统计,伊朗副高南北振荡可分为南北叠加型发展和自身向北发展型两种过程,前者的影响要强于后者。

西太平洋副高西移北伸。在500hPa图上,当西太平洋副高西移北伸,常于贝加尔湖浅脊叠加,在新疆东侧形成“阻塞”性高压脊,往往造成新疆持续性大降水过程。

232 影响系统和大降水过程的基本类型

影响系统。新疆大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包括:中亚长波槽,并分为副热带大槽型和南支大槽型;中亚短波槽;北支锋区低槽;中亚低涡(包括塔什干低涡)。其中中亚低涡的定义如下:500hPa图上,低压中心位置在60o90oE0o60oN的范围;闭合等高线在两条以上;系统至少维持两天(48小时)以上。切断低涡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大致有4种类型:切断低涡型(见下图);北脊南涡型;北槽东移型;西风冲击型。

 

扫描0005

 切断低涡型

 

大降水过程基本类型。欧洲脊发展乌拉尔低槽东移,北疆大降水型;欧洲脊发展,西西伯利亚槽南伸,南北结合,北疆大降水;里、黑海脊发展,南支大槽(或中亚低涡)东移,天山两麓及天山山区大降水;里、黑海脊发展,中亚偏南槽或副热带大槽东移,南疆大降水;里、咸海脊发展,北支槽经巴尔喀什湖东南移,南疆东部大降水;欧洲脊维持,乌拉尔山东侧横槽大降水。

233 中小尺度系统

新疆地区常见的中小尺度系统有:

低层风场辐合。是一种较强的低层风场扰动。在天气尺度流场中看不出辐合中心,经风场滤波后,可分析出脉动风辐合中心,暴雨点与辐合中心吻合。

中小尺度切变线。主要出现在700hPa以下的低层。常见的有天山南侧的中尺度切变线。天山南麓、乌鲁木齐与托克逊及吐鲁番之间的切变线。这几种切变线是预报上述地区大降水的重要指标。

中尺度低压。在大降水前及大降水过程中,利用滤波法常可分辨出这种低压,有时在中亚地区可以成串出现。通过短时间内多时刻卫星资料的数值分析,发现中α、中β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对流单体。主要是在大尺度层状云降水的同时,在气流移过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强迫抬升,在层状云中出现的对流单体,能造成新疆的局部大降水过程。

234 降水的水汽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新疆四周有比较高的山,它阻隔了一些低层外来水汽的通道,因此考虑降水的水汽来源要配合山体的位置、高度来分析。新疆大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西方路径(包括西南),它主要是进入向西开口的伊犁地区和西侧山体不算很高的北疆准噶尔盆地,它的一部分也影响到南疆山区。另一条水汽输送路径是东南路径,由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700hPa以下的低空东风输入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对于塔里木盆地,它的三面有海拔46km的高山,严重阻断了低层水分的进入。而盆地东部没有高山阻隔,计算表明东部低层东风输送到塔里木盆地的水汽可以维持盆地内的降水强度。

在北疆地区,我们容易在天气图上看到有国外移来雨区进入这里。做这种雨区的预告也比较容易。由于高山的阻挡,塔里木盆地内的明显降水不是西方外来雨区的东移,而是局地新生成的。预告新雨区的出现自然比预告雨区移入要困难,南疆降水预告(雨区的新生、移动方向和强度)一直是降水预告的难点。

新疆大降水水汽的迅速集中表现为在大降水前空气干燥,仅仅几个小时就可能达到整层饱和状态,表明大气增湿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一现象的物理机制尚不很清楚。低空急流和低层风的辐合可能是水汽迅速集中的主要机制。

24 低空偏东急流及其与大降水的关系

241新疆偏东低空急流

偏东低空急流是指700hPa以下有一支较强的偏东风带,强度一般为1624m/s,最大可达30m/s。这支偏东气流通常从甘肃敦煌经新疆哈密到若羌折向,向西吹向巴楚,到达喀什(见下图)。或者经新疆哈密指向天山南麓。

 

扫描0006

 197252608850hPa等压面上的流线

 

低空急流出现的环流背景是:在500hPa图的西风带上,70oE附近的中亚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低压槽,河西走廊另有一个槽,这是由北支槽东移至此,新疆处于两槽之间的高压脊中,这种形势是南疆将要出现大降水的常见模型。

 

扫描0004

 低空急流出现时的高空环流背景

 

偏东低空急流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暖湿偏东风型,对应天山南北两侧及天山山区大降水;冷干偏东风型,对应南疆大降水。

242 低空急流对南疆大降水的作用

低空急流对南疆大降水的主要贡献是:

水汽输送作用,把高原东北部的水汽输入南疆。

辐合上升作用,由于南疆三面环山,东面开口,偏东低空急流使得从盆地东口进入南疆的空气,与西部的偏西风在低层出现辐合上升运动。

 

图7

急流轴附近的物理量分布

 

垫高作用,春秋季冷空气回流从东部进入南疆,使低空急流发展加强,将南疆西部的较暖空气抬升凝结产生降水。

 

扫描0010

 水汽通量图(实线是850hPa上的比湿,单位:g/kg

 

25 新疆大降水的预报问题

所谓“大降水”实际上主要指的是“降低标准”的暴雨。而暴雨预报至今仍然是气象学的一大难题,数值预报产品还很不尽如人意。除了进一步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密集的自动站网等)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数值模拟、数值试验和数值模式的研制外,充分认识和掌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和演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对新疆大降水若干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以下预报着眼点:

“北支急流主风和降温,南支急流主雨”。这是将近50年前的预报经验总结,至今仍然有效。因此预报大降水首先要着眼于高空副热带(南支)急流位置、强度的变化及其与极锋(北支)急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一般说来10月中旬至翌年6月中旬,高空副热带急流位居青藏高原以南,但它在对流层中下层的气流因高原作用而有明显的“分支”现象(参见《对流层中下层欧亚环流图集》)。南支急流在高原以北的“北分支”气流,新疆预报员习惯地就把它称之为“南支急流”。

南亚高压的演变、副热带波动、伊朗副高南北振荡、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等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新疆大降水(特别是南疆),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气环流是一个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整体。要重视中高纬环流,主导系统的演变,其中包括上下游,高低层的相互配合与作用及其与副热带环流的相互作用。

新疆大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主要是低槽、低涡两大类,其空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斜压性。

偏东低空急流的存在是产生南疆、天山山区、天山南北两侧大降水的重要条件,它的作用是输送水汽和形成水汽的集中,与地形作用相结合形成辐合上升,以及“垫高”作用。同时“急流头”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弱冷空气对增强系统的斜压性和系统的再生有重要影响。

北疆大降水以从西部输入的水汽为主,南疆盆地(含东疆南部)大降水以从东部输入的水汽为主。

在适当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产生重力波、飑线、雷暴高压、中尺度低压等中间尺度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对产生局地暴雨有重要意义。

山区降水有其特殊规律,山区比较丰富的空中水资源和地形抬升起了有利于降水和增强降水的作用。

 

扫描0011

暴雨的物理图象

 

新疆大降水符合“三股气流”模型,即高层是西风急流,中层是偏南(西南)气流,低层是偏东急流。对流层中层的大范围上升气流是启动低层水汽辐合的重要条件,随着上升运动的加强,水汽抬升冷却凝结降水,潜热释放,进一步加强大尺度上升运动,随着系统东移,降水减弱停止。

应该指出,对19967月新疆特大暴雨天气动力学分析表明,上述新疆大降水预报的10个“着眼点”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天气、动力、统计”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仍然是大降水预报的有效方法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11414.html

上一篇:新疆自然概况--新疆气象手册(12)第1篇第3章
下一篇:空中水词条博客汇总
收藏 IP: 110.152.216.*| 热度|

2 檀成龙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