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道德经>第二章

已有 2943 次阅读 2011-7-19 22:30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这段话有很多解释,林语堂的解释如下: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就产生了。……。

      事物都是成对出现,不可能只有一种,比如说方向,有南必有北,有东必有西。“人得到,也失去”,有了钱,人也失去了自由;学了知识,人很难再跳出现有知识的窠臼。这里只介绍一种情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由于事物是成对出现,圣人要以“无为”方式做事。有坏人,必然就有消灭坏人的人;农业天气有好年份,也有坏年份。事物相对而出,圣人无须执着于某一方向,而是要顺从自然,把各种事情做好。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为”指用强力解决问题。“无为”则如“庖丁解牛”一样,顺应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理解可以想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虽然生育子女,但不能以此为功劳,自以为有权力控制子女。

总结:

     “为”至少有两种理解。1、执着、强力,代表着以自己为中心,强行外部顺应自己。

     2、做成某些事,获得功勋。比如解放后某些功勋家庭,他们面临着自身定位问题。

“无为”指顺应自然,类似于“庖丁解牛”庖丁顺应自然,肢解牛达到化境。“为”的人则用大刀砍粗骨头。人君,统治天下,应该像庖丁一样,顺应自然,而不是强迫社会顺应自我。

     在工作中,做出不凡的成绩,也有两类人。一种是把社会当成凝固的,自己是工作的发起者;另一种是作为辅助者,顺应自然,利用规律。对于可以测量的体力劳动,可以明确他们的工作,领导或管理者可以下达工作指令,让他们做什么工作。但是脑力劳动则不可行,无法下达工作指令,只有采用顺应自然的方式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466388.html

上一篇:<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下一篇: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说不清楚,讲不出来?
收藏 IP: 159.226.99.*| 热度|

1 文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