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世界级投行和基金的操作手法

已有 4186 次阅读 2008-11-30 12:39 |个人分类:三句不离本行| 基金, 投行, 操作手法

    如果有人问你“股市中庄家的操作手法有什么?”你一定会振振有词,谈个三天三夜,即使没有此能耐,也能在Google、baidu上随便找出几千几万篇此类文章。如果有人问你“世界级投行和基金的操作手法是什么?”相信许多人是非常陌生的。投行和基金操作的内容很多,股票只是其中一类,更多的是大企业、小企业。不了解内情,很难知道他们如何操作,不过却十分简单,他们的手法与庄家手法是一致的。如果不信,听我慢慢道来。好了,下面是从网上搜到的,庄家操作的五个阶段: 

    1.进庄前的准备
     2.吸货
     3.洗盘
     4.拉升
     5.出货

具体内容不再多说,下面做一简单介绍,不过是从网上拷来的。

1. 进庄前的准备。

这个要讲究“天时、  地利、人和”。天时,即指最好的进庄时机,
一般是当宏观经济运行至低谷而有启动 迹象之时, 此时入庄意味着
在日后的操控过程中能得到来自基本面的正面配合,能顺应市场大趋
势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庄家只是大规模的投资者,他们的进庄行
动也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地利即是选择合适的个股。一般
来讲在正式炒作之前,会有一份详细的立项报告送呈机构老总,里面
仔细分析了该股票适于炒作的理由,并有完整的操作计划。人和,即
与各方面关系协调。

2.吸货

庄家常用的吸货手法是:先设法打穿重要的技术支撑位,引发技术派
炒手的止损盘,形成股价向淡形态,同时散布利空传闻,动摇投资者
持股信心。但是,在股价走势最恶劣的时候,却有一股力量在悄悄吸
纳,群众在恐慌之余回神一看,股价却并没有下跌多少。

3.洗盘

洗盘的主要目的在于垫高其他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把短线跟风客
赶下车去,以减小进一步拉升股价的压力。同时,在实际的高抛低吸
中,庄家也可以赚取可观的差价,以弥补拉升段付出的较高成本。

4.拉升

庄家对股价的控制能力基本上决定于他控制筹码的程度。我们常常看
到一天涨20%以上的黑马, 但身边的朋友中很少有人持有这只股票,
或者曾经持有却已在前几天的振荡中抛掉了。这种懊悔的心情很多人
都经历过。 事实上,这只股票之所以能够一天涨20%,正是因为散户
手中很少持有,绝大部分抓在庄家手上。这样的股票拉升起来极少获
利压力,而盘中巨大的成交量大部分是庄家自买自卖造出来的,庄家
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股价。

5.出货

出货是庄家操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关,它直接决定做庄
的成败。

世界级投行和基金的操作手法是什么?实质上与之类似。达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过乐百氏、娃哈哈、益力、正广和、光明、蒙牛等众多饮料企业的经营。

首先、寻找合适的猎物。做企业要讲求“天时、  地利、人和”,他们需要寻找成长性好,管理水平高,有发展前景,易于退出的企业。当他们要进入某家企业,怎么进入,怎么退出。他们都会有细致考虑。

2、吸筹。找到合适的猎物后,他们开始投资。由于他们投资的都是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大,而银行对他们又不理不睬的。为了发展壮大,企业领导者愿意拿股票换资金,并出让一部分管理权力。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天,在资金的帮助下,企业快速发展。

3、洗盘。当企业发展迅速,必然会引来大批资本投资同一行业。那么这时就要进行洗盘。利用经济中的波动周期,来压制其它企业。有的投行和基金甚至会有意制造事件,使整个行业突遇寒冬。其它资本面临着困难,不得不退出。这时投行和基金开始了另外一个行动,以低成本收购其它企业,继续注资,增加在猎物中的股本,增加对猎物的控制力。这显然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一方面加强了对猎物的控制,另一方面又消灭了竞争对手。

4.拉升。当企业的市场地位增强时,他的价值就得到快速拉升。此时,企业对上下游的影响增大,获利能力增大,特别是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力。此时再进行多元化扩张,也将变得更为容易。投行和基金又通过一些合纵和连横,加强企业力量。

5、退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退出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投行和基金只是资金提供者,并不好直接管理企业。企业还是留给做企业的人去管理。当然,他们也需要钱去猎取下一个目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206472.html

上一篇:成大事者,必备有“忍、韧、和、利、气”
下一篇:blog大赛今晚结束,呵呵!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