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回忆我的高中生涯

已有 4733 次阅读 2012-6-10 22:37 |个人分类:今菲昔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学生, 高中, 老师, 生涯, 才能

最近博客上写关于高考的博文比较多,这让我想起了我那高中生涯。现在想想:高中的时候真是把一生的苦都给吃了,过了那黑暗的高中,日子就美好多了。

高中三年,作息时间基本上是早上5点多起床,骑自行车去学校,大概要骑15-20分钟。5点多去学校的话,夏天还好,天已经明亮了。但是冬天的时候,却还是黑夜的状态,而早上5点多的时候,路灯是不亮的。所以路上的视线比较差。我记得有一次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的时候,走一个下坡的时候,撞到了路上环卫工人的三轮车上,撞得不轻。这个环卫工人居然把三轮车停在自行车道的正中间。大概5点30到校,要先集体去操场跑操,大概跑20分钟,然后6点的时候开始上早自习,上到7点。之后有40分钟的吃早饭时间,由于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我都是在学校食堂里吃。上午有四节课,下课后,下午1点半上课,是三节课再加上一个课外活动时间,但大多数课外活动时间都被班主任老师给霸占了,用于学习。下午6点左右有40分钟的吃饭时间,然后晚上有三节晚自习,9点10分左右放学,回家之后,大概10点多可以睡觉。

我在高一的时候,是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放一天半的假,当时从初中时一个星期一天半的假变成高中的两个星期一天半的假,还有些不习惯。高三的时候,变成一个月放一天半的假了,再后来,变成一个月放半天还是一天假的。而放假时间作业也是很多,几乎没有玩的时间。我高中毕业之后,据说高一的学生也变成一个月放一次假了,看来我的学弟学妹们比我还可怜。

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便宜,一元钱一份菜,几毛钱一个馒头,并且菜的分量很多,两个人吃一份菜就够了,也就是一顿饭1元钱就可以搞定。但菜里面几乎没肉,并且菜的种类也不多,印象中一年的菜的种类不超过五种,白菜是最经常的,偶尔还会有蘑菇,其他的菜记不清了。学校食堂偶尔也会做点肉的东西,例如卖鸡架,上面有点肉,2元钱一个。倘若现在让我天天吃这种饭菜,吃几天我就吃不下去了。但那个年代还一直吃了三年。并且,当时学校还规定不让大家去门口外卖的地方买饭吃,说白了,就是怕外卖抢了学校食堂的生意。

高三的时候,学校规定,男生必须留平头,女生必须是短发。这个规定让我觉得很不厚道,人家留什么头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凭什么大家非要留短发?当时我们班有个女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当时我和她以及还有一个男生几乎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而她比我和那位男生还要强一些,因为她考第一的时候比我俩多。她从小到大一直留长发,好像就没剪过。当时学校让她剪发的时候,她不剪,并且还打算转学。后来好像校领导做了她父母的工作,最后没转学,还是把头发剪了。能看得出来,她为此很伤心。当时我的头发一直是假小子的发型,所以当时这个规定对我没啥影响。但正是因为我从小到高中几乎一直是假小子头,所以上大学才想好好留个长发,一直留到今天,中间只剪过三次,并且三次都是修剪,每次都是剪20cm以内。

高三的时候,尤其是最后半年的时候,我们几乎天天考试,考得我们都几乎麻木了。后来想想,其实高中这种耗时间的方式,对于聪明又很自觉的学生来说,其实效率很低。因为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无论是做题还是思考,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来做。可能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用处的。总之,我想,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考上大学,但是却不利于好学生能够考得更好。所以,我们那几年,山东省理科状元,或者是山东省前几名,都没出现在我那个学校。

可能正因为高中时学生们的各种才华被压抑的太久了,所以,大家上大学时候,很多人在各自的学校里都是的积极展现才华的人物,大家闪光的地方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才能才开始发挥出来。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什么都不如别人,后来通过慢慢尝试,发现自己很多方面都能做得不错,包括跳舞、绘画、朗诵和组织活动等。这才发现,其实不是自己没能力,而是高中时,这样的能力都被认为不务正业,被埋没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580829.html

上一篇:给别人指路
下一篇:皮肤的保养也很重要的
收藏 IP: 125.34.53.*| 热度|

9 陆俊茜 李伟钢 钟炳 武夷山 邢富强 张玉秀 蒋永华 李宇斌 张檀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