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几种形式 精选

已有 29317 次阅读 2010-7-31 14:42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导师, 课题, 毕业, 延期

虽然国家规定博士生3年毕业,硕博连读5年毕业,但由于博士生一般没有严格学制的要求,这就给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博士生延期毕业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更是普遍存在的。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后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在国外也是存在的,并且,越是好的大学,越是实力强的课题组,这种现象越多。

首先,总结一下博士生延期毕业最常见的几种形式:

1、学校规定的毕业要发表的论文要求比较高,不容易达到毕业的论文要求。

我觉得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好一些的科研院所的博士生更容易延期毕业。因为好一些的科研院所对培养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要求严格是一种好的现象。现在,由于研究生大量扩招,中国科研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硕士生当本科生培养,博士生当硕士生培养。如果不在博士这个最高学位的取得方面严格把关的话,那么整个学术圈的科研能力可能就要大大下降。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博士生毕业只要求随便发表篇国内核心期刊就行,没有SCI、EI等的要求,这就跟好一些的学校硕士毕业要求差不多。

但以论文作为硬性指标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以至于很多学校都纷纷取消毕业对论文的限制。我觉得如果课题做得真的很好,例如申请到了多少专利,自己课题做的东西真的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话,只是论文方面没有贡献,那也是达到了一个博士具备的能力。而现在的情况是,放松了对论文的要求,很多博士生在其他方面也没啥科研贡献,整个博士论文做的东西是一些低级的重复性工作,创新性不大,也没用多少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就是培养质量下降了。总之,这是个矛盾,有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不好,没有要求也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采用多指标的考核方式,而不是仅仅取消论文要求。例如,你要么有SCI论文,要么有多少专利,要么获得什么科研奖励,要么拿出其他证明你的课题做得好的证据(例如博士论文水平如何)。指标太多不好量化怎么办?我们不是有学位委员会吗?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存在刚好可以拟补多指标难量化的不足之处。

2、导师对学生毕业要发表的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要求比较高,可以达到学校的发表文章规定但是达不到导师的规定。

有的导师是要求发表的SCI论文的篇数多,有的是希望论文的影响因子高,有的是要求毕业论文要做得很出色。作为这样要求的导师的学生,有一些学生是对这样的要求没什么意见的,有一些则觉得非常不爽。

我一个本科舍友,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读研,她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她导师是在自己领域中很牛的人,因此导师对学生要求也很高。上次见面的时候,我舍友说她发表过一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文章,还要再发表,才能毕业。但她似乎没什么抱怨的。我想,可能一方面是她自己本人也希望能够再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另一方面,在那边读博士,每个月的薪水也比较高,不会因为延期毕业而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然而这种情况更常见:学生自己不愿意延期毕业,并且对自己学术方面要求不高,很多人毕业之后不再从事科研工作了,因此想能够达到学校毕业要求之后就走人,但是因为导师的高要求和自己本人的意愿不符,自己在读博士期间特别痛苦,尤其是在延期毕业的日子里备受煎熬。

3、导师为了让学生多干活或者为了出好成果,压着学生的论文不让发表。

导师为了让学生多干活而压着学生的论文不让发表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们的论文一般都是要经过导师的同意才能发表,导师为了让学生多干活而不同意发,学生又不能因此和导师闹矛盾,只好默默忍受着。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们的论文要经过导师修改,导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多些时间干活迟迟不给修改。

还有一种情况是导师压学生的文章不是上述原因,而是为了多积累原始数据,发一篇好的文章。但由于做这个课题的学生可能只想早些毕业走人,不想发什么好文章,这就造成了矛盾,学生心里会比较痛苦。

4、导师平时给学生布置很多其他的与课题无关的活儿,学生干这些活儿耽误自己做实验发论文。

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就是导师有一些合作项目以及其他一些杂事等需要有人去做,而这些项目等事情又与学生本人的毕业论文要做的东西无关,导师让学生去做,学生做这些项目会耽误自己做论文相关课题的时间,因此,做课题的时间就长了。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一般不愿意做,但是其实导师也挺为难的,因为经常是这样的一些项目支持了课题组的经费,可以让学生们做科研。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如果导师能够给做项目的学生一些额外的经济性的补偿的话,学生们心理会舒服一些。

5、某些领域的课题不好做。这包括两个方面:课题时间长或者课题比较难。有些领域的科研周期比较长,要达到毕业的要求只能这么长时间。例如做需要实地考察的生态学研究的一些领域,由于动植物生长繁殖总要有周期的,实验要跟着这周期进行,想快也快不了。我觉得做这种课题的人特别辛苦,往往比其他学科的研究要辛苦,可能需要风餐露宿的。有的虽然不是科研周期长,但是某些领域科研真的很难做,要做出一点东西相当不容易。

6、中途换过课题。中途换课题的情况也很常见,使得做后来课题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就很可能延期。中途换课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自己不努力的原因,也可能是导师在给学生选题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原因,也可能是导师没有指导好的原因,还可能是课题自身的原因,即有些探索性的课题是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的,只能一点点去探索和尝试。

7、导师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指导或做课题的条件。现在有很多老板式的导师,因为整天忙于申请项目,只责给学生提供好的科研条件和资助,却没有给学生思路上的指导,以至于使学生做课题的思路很困难,很可能就延期毕业了。另外,有些课题组的科研条件不好,学生做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等都满足不了,使做课题困难性增加,可能就延期毕业了。

8、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个也是非常常见的。学生总有聪明的和不聪明的,勤奋的和不勤奋的之分。科研是需要灵性的,有些人就是思维活跃,做科研很顺手,有些人则不是这样。有些人愿意为了科研周末和晚上都加班,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科研,但有些人只把科研当成职业,只希望一天工作8小时,甚至有的人每天实际工作还不到8小时。因此,不同的学生做科研的能力也就不同,出成果也就不同,毕业时间就不同。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延期毕业都是第8种情况跟其他情况耦合的结果,就是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延期毕业。例如有的学生只愿意一天在科研上投入8个小时,而导师的要求又比较高,结果要达到导师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就长,因此延期毕业。倘若自己能够一天工作12个小时,那么可能也就按时毕业了;而倘若自己的导师不那么要求严格,也可能按时毕业了。

究竟博士生应该每天在科研方面投入多少时间,晚上和周末也投入科研是否理所当然,每个导师对此定义不同。但是一般导师都希望学生能够投入的时间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合常理的事情,倘若我是导师,我也希望如此,人们都喜欢勤奋的人。但是,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想:我也希望在读书期间能够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能够有业余时间去健身、娱乐、交友等等,为什么我一定要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做科研?我觉得无论对于导师还是学生,自身的想法都是对的,只是立场不同。所以,导师和学生的这种矛盾是永远也解不开的。

9、博士生自己主动延期毕业。

这还可以细分为几种情况:为了取得高标准的成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满足找工作的要求。

为了取得高标准的成果方面而主动延期毕业,例如有的博士生想评选全国百篇博士毕业论文等等。这种现象存在,但是却非常非常罕见。如果哪个导师有这样的学生,那导师要乐死了。

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主动延期毕业,这个也算常见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找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在课题组呆着起码还能有个基本收入。

为了满足找工作要求而主动延期毕业,这个不算常见。有些科研院所留下来工作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博士生为了争取这个条件,而想延期毕业多做出点东西来满足这个条件。

10、由于学校政策突变引起的。这种现象不是常见的,但是也是存在的,一旦在某个学校存在,可能就对某一批学生造成严重的打击。我听说过有的学校以前只要求EI后来改为要求SCI的例子。可能有的学生都发表了EI快毕业了又这样更改让人家发表SCI,那不是让学生为难吗?这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有的学校做决策可能根本没为学生考虑,就害苦了高年级的学生。

11、由于生病、生育、出国等中途有事情而造成的延期。有些学生因为身体不合适繁重的科研,而休养、治疗,耽误一些科研时间,从而延期。还有的女学生是因为在读博期间生育的原因,导致延期。此外,还有因为中途出国造成延期的现象。

以上总结了博士生延期毕业常见的几种形式。如果还有其他常见的形式,欢迎大家补充。

本篇博文主要总结了博士生延期毕业常见的几种形式,延期毕业的话题还有很多要谈的主题,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在下一篇博文中重点谈谈延期毕业现象是否合理以及如何避免延期毕业现象出现,敬请关注。



博士延期毕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348836.html

上一篇:不想向命运认输
下一篇:如何避免不合理情况下的延期毕业?
收藏 IP: .*| 热度|

36 杨绪洪 武夷山 罗德海 张志东 刘建彬 文绍 陈龙珠 曹广福 孙学军 王曌燚 梁建华 王修慧 杨秀海 刘立 马臻 刘强 李国强 陈苏华 於鑫 吕喆 金小伟 王启云 苗元华 柳东阳 高建国 张旭 杨延丽 吴明火 陈远川 祁峰 林涛 郑永军 唐朝克 wangshisuifeng ffy bluesjay

发表评论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