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谈谈如何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现代职业安全)

已有 4318 次阅读 2019-1-8 14:4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谈谈如何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

 

王秉|文

1.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 中南大学 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写在前面的话:《现代职业安全》杂志于2019年首期专门特别策划了一个“安全文化”栏目,本文是向我的一篇约稿,欢迎大家关注、批评和指正。正式刊文以“探析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编制”为题,内容与本文内容也有部分微小差异。


目前,我国企业界仍处于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热潮之中,各企业均纷纷建立了各自的安全文化体系。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安全文化的整体设计、架构、内容及最终“产品”的直接体现都在于“一册”,即《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因而,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编制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尽管目前已有很多企业编制了各自的《企业安全文化手册》,但是对于《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菜单构成、编制和提炼程序及方法等尚不够明晰,妨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这里,将以笔者的实践经验和相关企业安全文化研究为基础,重点扼要探讨如何编制一本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在笔者看来,编制一本完整、科学而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手册》,需准确掌握和深入学习以下8方面重要知识。当然,这里笔者仅是扼要概述,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见笔者于2018年出版的《安全文化学》著作。

一、准确理解什么是安全文化

关于“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各种定义极多。从广义角度看,笔者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基于整体主义路径,从安全科学视角出发去审视人类文化整体,进而提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具体而言,就是应以人的安全(包括健康)为纲领,提取并重新整合人类文化中与安全有关的文化元素,构建出“珍爱生命、关注人的安康、提升人的安康保障水平及其生产与生活舒适度”为主旨的文化模式,即“人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和谐、安全价值高扬、安全意义丰富和安全态度超迈”的文化模式。由此,笔者曾提出过一个广义层面的安全文化定义:安全文化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维护人类安全(包括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的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安全成果。

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安全文化的定义(包括上面的安全文化定义)都太抽象,难于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走访调研发现,笔者认为,通俗具体地讲,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一家企业在安全方面,“怎么想、怎么做”,这就是企业安全文化,其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绩效——怎么赢(怎么提升企业安全绩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把企业安全文化简单理解为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头”与“手”,“头”决定企业在安全方面怎么想,“手”决定企业在安全方面怎么做。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促使形成企业所有员工共有的一只“头”和一双“手”,来规定一家企业在安全方面最基本的和原则性的思考方式与做事方式。

二、准确理解安全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明晰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是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括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基础。

关于安全文化的特征,因安全文化学界侧重的角度不同而表述各异。安全文化究竟具有哪些最基本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与事物的象征性、标志性特征?笔者将与其他文化类型特点有明显区别的安全文化重要特点提取并归纳为10项,即自然性与普遍性、人本性与实践性、累积性与时代性、严肃性与活泼性、“硬件”性与“软件”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目标性与创塑性、系统性与独特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及滞后性与长期性。

就安全文化的功能而言,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形成理性的安全认识,引导完善人的安全人性,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意愿等。基于此,可提炼出安全文化的8项主要功能,即满足安全需要的功能、认知与教育功能、导向与认同功能、规范与调控功能、情感与凝聚功能、融合与守望功能、辐射与增誉功能、激发与跃迁功能(如图1所示)。各项安全文化功能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它们的实际作用存在差异,可类比成人体各部分身体器官的作用。

1.png

安全文化功能的人形结构模型


三、准确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包括3个微观切入点:(1)理念导向系统建设,指组织安全文化理念导向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安全价值观、组织安全愿景、组织安全使命与组织安全目标等)建设,这是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动力;(2)行为养成系统建设,指组织安全行为养成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行为准则及激励机制、组织安全操作规范与组织安全管理机构或模式等)建设,这是组织建设的启动力;(3)安全环境系统建设,指通过一些具体形式使组织安全文化实现外化(主要包括物质化、视觉化与听觉化等),其主要目的是营造组织安全文化氛围,这是组织建设的影响力。当然,我们还可立足于不同安全文化学分支学科视角(主要包括安全文化符号学、安全文化心理学、比较安全文化学、安全民俗文化学与安全文化史学)建设安全文化。

四、准确提炼和发现一些关键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元素

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时,准确提炼和发现一些关键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元素极为关键。其实,传统文化中就存在许多关键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元素。安全是伴随于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古老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通过大量的安全实践活动,积累了许多安全知识与经验,并形成了诸多先进的安全理念,真可谓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安全文化。据考究,中国传统安全文化的精华蕴藏于大量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中。经笔者归纳总结,在中国传统安全文化中,主要有人本型安全文化、预防型安全文化、事后学习型安全文化、情感型安全文化、诚信型安全文化、规则型安全文化、责任型安全文化和细节型安全文化8种安全文化元素。此外,近年来安全文化学界提出的公正安全文化、无责备安全文化与Safety & Security文化也应重点关注和讨论。

五、准确理解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手册》

就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安全文化并非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显著程度和优劣性的问题。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前一大步工作实则是隐性企业安全文化的“文字化”、“外显化(视觉识别与听觉识别等)”、“系统化”、“精炼化”与“最优化”(简言之,即“定格化”),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后一大步工作实则是显性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化”与“行动化”。提炼和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正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已具有《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企业而言,也需对其安全文化体系进行更新完善,排除遗漏项与重复多余项,并进行版本升级,以期达到最优化。

六、了解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经笔者收集与阅读一些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发现,由于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会导致如下3个常见问题:首先,内容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与条理性差,即(“残”、“散”、“乱”、“杂”等),条目之间重叠交叉严重,术语等使用混乱模糊;其次,内容的口号化、形式化、雷同化与无特色,未能很好地实现“图文并茂”效果,重点是对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知识掌握不足;最后,把《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当作企业安全百科全书设计,体系过于庞大,涉及面太多,大而不实,虚而无用问题突出。

七、明晰《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基本内容构成

安全文化可分为情感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和物质安全文化5个不同层面,它们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整体层次结构,将其命名为安全文化的“4+1”层次结构(4指安全文化的“四层次”说,即物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与精神安全文化;1指情感安全文化),如图2所示。需指出的是,精神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和物质安全文化大家已经比较熟悉,情感安全文化属于笔者首提。经研究,情感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贯穿于精神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和物质安全文化4个不同层次,可使它们融为一体,可显著加快安全文化建设进展,并可大幅度提高安全文化的效用。

2.png

安全文化的“4+1”层次结构


根据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一本完整的《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应包括精神层(主要包括安全理念、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等)、制度层(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制、模式、方法与标准等)、行为层(主要包括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技能等)、物质层(主要包括安全文化类标志及形象载体等安全形象文化,以及安全文化长廊与员工安全文化中心等安全环境文化)与情感层(总经理、安全管理层、家庭等的情感性安全寄语、员工自身的情感性安全承诺,以及一些安全关怀文化元素等)5方面基本内容。当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还应囊括企业基本简介等辅助性内容,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一步细化上述5方面基本内容。

八、掌握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基本程序和所需的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

首先,一般而言,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基本程序是“访谈与提炼(通过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概况与现有安全文化特点,提炼《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内容元素)→检查与优化(鉴定现有安全文化的优劣性,进行完善优化)→整理与讨论→形成初稿→调查与完善(调查企业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感等,并对《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加以完善)→公示与发放→宣贯与执行→更新与升级”。其次,除安全文化学知识外,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还需掌握一些其他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人机学、语言学、传播学与管理学等知识。笔者认为,若掌握了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就基本具备了编制《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的基本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1155968.html

上一篇:安全情报学系列论文推介(3):安全情报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
下一篇:安全情报学系列论文推介(4):安全情报获取与分析的R-M方法
收藏 IP: 110.53.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