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综述综述,就是要做到既“综”又“述” 精选

已有 24959 次阅读 2018-4-15 17: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综述综述

 

综述综述,就是要做到既“综”又“述”

 

王秉|文

(中南大学 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做学问,写论文,我想大家对“文献综述”(又简称为“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再熟悉不过了。其实,我们撰写每一份论文(包括小论文和大论文)、研究报告与课题申请报告等都要写点文献综述,只是多少的差异了(一般情况下,相对而言,小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量少而精,而大论文、研究报告与课题申请报告等中的文献综述量大而稍宽一些)。

写综述的主要好处是:一是,能够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通过详细的、全面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这个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二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升华(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问,此时的大量阅读对自己的固有知识是一个归纳升华的过程,写完应该有顿悟之感);三是,对以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写完综述后,通过对整个课题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是热点、哪些是难啃的骨头,是制约课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开展今后的研究时就能有的放矢)。

所谓综述,简单讲,就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或一部分内容)。细言之,综述综述,显然要包括“综”与“述”两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现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或一部分内容)。

但是,写好文献综述比较难,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们会把“述”弱化了,甚至干脆丢掉了,即——“综”而不“述”!!!所谓“综”而不“述”,是指叙而不议,只是客观地压缩和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未开展“分析研究、压缩综合、谈见解观点、评论预测等”述评性工作。这就是说,撰写综述时必须要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综述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一般述”更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那我们该主要“述”哪些内容呢?一是,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发现新的问题;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二是,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研究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的确“述”之不易。

综上所述,写好文献综述,必须要综”与“述”兼顾,即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进行整理、陈述,使之系列化、条理化。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褒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1109171.html

上一篇:安全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从“循证安全管理”到“循证安全管理学”
下一篇:安全信息视域下 FDA 事故致因模型的构造与演绎
收藏 IP: 110.53.160.*| 热度|

11 吕健 张翠娟 强涛 唐小卿 李学友 王安良 王兴民 周健 诸平 王崇臣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