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原本属于你的引用,可能被一篇综述“截胡” 精选

已有 49373 次阅读 2021-6-15 10: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61b1e32915cdf065fc20b69d020a9100.jpg

注:图片来源于 Google,侵删


综述的作用


当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积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时,一篇详尽、全面的高水平综述论文(下文简称“综述”)通常能够结结实实地推动这个领域加速成熟。

综述的作用有两个:对领域内而言,能够对整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挑选和整理,进而梳理出领域发展的脉络,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1];对领域外而言,能够屏蔽掉这个领域知识积累过程中曲折的细节,将一种清晰、可靠、一致的形象展示给来自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使该领域能够更好地被其他领域接受和认可[2]。


综述对于它所引用的文章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项发表在《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的研究发现,接近七成的论文在被一篇出自权威之手的综述引用之后,再被引用的可能性会降低;仅有三成论文会因为被综述引用而获得更多的引用[3]。

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当你的文章被一篇翔实可信的、出自权威之手的综述引用了,这也许意味着,之后的研究者可能不再需要引用你的文章,而是引用那篇综述就足够了。所以,仅从引用的角度来看,原本属于你的引用,可能会被综述给“截胡”了! 

为了得到以上结论,作者收集了52本“Annual Review”系列期刊以及1115本被它们引用最频繁的其他期刊上的大约600万篇论文的信息。Annual Review系列期刊是专门发表综述性文章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通常不采用寻常的投稿和同行评议制度,而是采用邀请制,由编委邀请专家学者在合适的时机为特定内容撰写综述。当然,这些期刊上的文章仅是学术论文海洋中综述性论文的一个子集,但却是一个内容质量高、具有权威性的子集,因此被用作综述性文章的代表也是有道理的。作者使用回归分析,比较了被综述引用的文章和其他特征相近但是没有被综述引用的文章,考察了它们在未来获得被引的差异,得到了上述结论。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会因为被综述引用而获得“好处”呢?作者为每一个所研究的领域构建了文章共被引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和传递性(Transitivity)两个指标描述了每篇文章在共引网络中的位置,基于此,探索了原本处于不同位置的文章,在被综述引用之后受到的影响的差异。他们发现,那些原本位于网络中心的文章,或者起到“桥节点”作用的文章,在被综述引用之后,很可能会更加向网络的中心位置移动。


综述对整个研究领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使用了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探索了一个领域被综述之后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发生的变化。为了排除领域自身演变规律的影响,作者以那些没有被综述过的研究领域作为对照。他们发现,在被综述之后,研究领域共被引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都变小了。前者说明领域内文章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得网络整体缩小了;后者说明网络的拓扑结构向着“星型结构”演变——个别文章成为了网络的中心,连接着边缘节点,而边缘节点相互之间则不再产生更多联系。这也与之前的结论一致:少数的文章开始收获大量的关注


如何判断一个领域的变化确实是由综述导致的?


当然,通常只有那些发展到了特定阶段的研究领域才会被综述,那么这些网络结构的变化是否只是在这种阶段发生的自然现象,而并不是被综述的结果?换句话说,综述的出现和网络结构的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挑选了一些发展程度相同、特征相似,但没有被综述的研究领域,重复了相同的比较,发现刚才描述过的结构变化仍然显著存在。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25.33.png

[1] Myers, Greg. 1985. “Texts as Knowledge Claim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wo Biology Article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5(4):593–630.

[2] Latour, B. (1987). Science in Ac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McMahan, P., McFarland, D.A. (2021) Creative Destruction: The Structural Consequences of Scientific Cur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6(2), 341-376. 



















屏幕快照 2021-06-01 下午3.18.11.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291246.html

上一篇:h 指数的发明人承认h 指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下一篇:什么,不可重复的研究的被引次数更高?
收藏 IP: 103.98.241.*| 热度|

18 武夷山 赫荣乔 曾杰 张明武 王安良 黄永义 鲍海飞 杨正瓴 李剑超 徐耀 李东风 徐长庆 蔡宁 张晓良 赵凤光 许培扬 尧中华 何媛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