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在正文的1/3处被引用的文献更经典?

已有 8869 次阅读 2018-6-13 09: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荷兰莱顿大学学者基于500多万的英文全文数据,发现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正文的1/3处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被引次数最高;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则在正文的2/3处。


林歌歌 / 大连理工大学


1.jp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中的论文[1]


出于介绍和总结的需要,论文中的引用主要集中在开头和结尾。目前基于被引次数的指标并未区分引用的位置。那么,论文中不同位置的引用是否有不同的价值?


Kevin Boyack等人基于500多万的英文全文数据,分析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地球与生命科学等5个研究领域的科学论文的引用特征,发现不同研究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1]。


正文1/3处引用的文献


我们知道,科学论文通常采用IMRaD结构,即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s[2]。一篇论文的开头处(引言部分,一般在篇幅的前20%)引用最多,在引言之后,引用迅速降低。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总体也是这样,但是相比其他四个领域,人文社科论文中的引用在全文中的分布更平均,即在文章的引言部分之后仍然保持着较多的引用。


Kevin Boyack等人发现,在论文的各个不同位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尤其体现在它们的被引次数上(如上图所示)。对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文章,在正文的1/3处(约为文章的“方法与结果”部分)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被引次数最高。这是因为此处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是方法类的论文,它们更通用,更经典,发表时间更早,因此被引次数普遍较高。这一点也得到过Tang 与Safer的证实[3]。


但是,对于数学计算机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来说,却呈现出另外的分布。在数学计算机领域,在正文各处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被引次数之间的差别较小;而在人文社科领域,高被引经典论文主要存在于正文的2/3处。显然,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采用了不同于IMRaD的章节结构,但是导致这一显著不同的更细致的原因,有待将来进一步考察。


人文社科的论文更倾向于长篇大论,引用快速增长


Kevin Boyack等人发现,人文社科领域论文的句子数量最多。在2015年,人文社科领域的篇幅平均超过250句,而在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领域、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篇均句子数为150句与165句,只有人文社科领域的60%。显然,人文社科的学者更喜欢长篇大论,尤其是结论部分的论述更长。


Kevin Boyack等人基于2015年的文献统计发现,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中,大约19%的句子中包含引用,低于地球与生命科学(25%)和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24%),但高于自然科学与工程(17.5%)和数学与计算机领域(13%)。从引用句的占比来看,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越来越爱引用了,从2000年的14%增长到2015年的19%,增长了近40%,增幅远超过其他所有领域。


人文社科领域的另一个显著的增长趋势体现在重复引用上,即对单篇引文在正文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引用。2000年,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对单篇引文平均引用1.555次,在所有五个领域中最低;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变为1.66次,仅次于数学与计算机领域的1.72次,排在第二。


这项研究给予我们启发:基于引用的研究可以深入论文的正文,结构化的正文中不同的位置的引用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也有不同的价值;不同学科的论文正文的结构不同,因此,区分引用的价值时需要区分学科。


3.png

[1] Boyack, K. W., van Eck, N. J., Colavizza, G., & Waltman, L. (2018). Characterizing in-text citations in scientific articles: A large-scale analysis.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2(1), 59–73. 

[2] Bornmann, L., Daniel, H. D. (2008). Functional use of frequently and infrequently cited articles in citing publications: A content analysis of citations to articles with low and high citation counts European Science Editing, 34 (2), 35-38.

[3] Tang, R., Safer, M. A. (2008). Author-rated importance of cited references i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4 (2) , 246-27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18699.html

上一篇:这可能是史上最短的科学计量学论文
下一篇:h指数在一年之内飙至94的神人到底是谁?
收藏 IP: 220.191.35.*| 热度|

7 郑学军 罗汉江 强涛 武夷山 高建国 黄永义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