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不是好老师 精选

已有 8046 次阅读 2016-12-2 09: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很难成为好的授课老师。原因一,对于科学家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更新工具,包括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而知识更新是授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原因二,向外行讲清楚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高超的表述技巧,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开放式社交媒体(例如科学网博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种表述技巧。

文稿:屈天鹏 & 李江

论文推荐人:李江 / 浙江大学

编辑:李东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佳酿网

社交媒体提供了促进学术群体间信息扩散和科学家交互的网络渠道。科学家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在科学群体内部和之间以及扩展到大众)传播科研信息,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Collins等为了研究科学家如何利用社交媒体与本院系外进行学术联系、分享和讨论研究以及与大众交流,通过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调查了587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调查由52个问题组成,涵盖人口统计、社交媒体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FacebookTwitter的具体使用情况。

科学家使用社交媒体的总体情况

使用比例:

·        Twitter 88%

·        Facebook 82%

·        LinkedIn 66%

·        Google+ 40%

·        Wordpress 34%

·        Research Gate 31%

博客是主要的学术交流阵地

92%的人阅读科学博客,84%的人与同事分享过博客帖子;虽然只有50%的人写过博客,89%的人认为博客有助于向大众解释科学。

在中国,微博的替代,使得博客早已成为过去时,但有一个领域,博客依然异常活跃,那就是科学网博客。原因在于,学术问题很难用140字(微博的要求)表达清楚。微信的盛行,使得微博日渐式微,而科学网博客依然不受影响,究其原因,博客开放的信息传播模式与科普、学术社区的需求不谋而合。

Facebook的科学传播功能有限

75%的人用Facebook关注聚焦于科学的网页,33%的人是这种网页的管理员。他们在Facebook的活动多样,包括:

·        外联和科学传播(使用频率占比为:24%的人经常、46%偶尔,其余为从不、很少等);

·        与同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建立联系(21%的人经常、37%偶尔);

·        更正科学误传(18%的人经常、40%偶尔);

·        分享实验室的经验(43人选择经常、89人选择偶尔)。

关于使用Facebook作为科学传播的工具,64人给出了自己的评论,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它是无效的,有人评论到:在粗俗乏味和对科学的偏见的语言中寻找有用的回应88%的人通常使用Facebook与感兴趣的朋友和家人(而不是与同行)进行私下交流、分享科学知识。

Twitter可以作为学术交流工具

Twitter的使用情况。93%拥有Twitter账户的人中的大多数都是新加入的(注册时间少于两年),具体占比:

·        30%1-2年);

·        29%<1年);

·        19%2-3年);

·        12%3-4年);

·        7%5年以上)。

在一个工作日中使用Twitter的时间大致占比:

·        34%15-30分钟);

·        28%30-60分);

·        18%<15分);

·        13%1-2小时);

·        5%2-3小时);

·        3%>3小时)。

科学家自己关注其他Twitter用户个数占比:

·        51%101-500个);

·        19%<100);

·        15%501-1000);

·        14%>1001)。

一个科学家拥有关注taTwitter用户人数占比:

·        44%101-500);

·        30%<100);

·        13%501-1000);

·        12%1001-5000);

·        1%5000)。

科学家累积发帖总数占比:

·        32%1001-5000);

·        22%101-500);

·        12%<100);

·        9%5001-10000)。

科学家使用Twitter联系的其他用户类别、偏好程度及占比:

·        首要对象为同行科学家(61%);

·        次要对象为大众(31%);

·        更次要的对象为组织(5%

·        最次要的为媒体(3%)。

发帖内容主题的频率等级(数值为1-51为最高频率等级)分别为:

·        自己领域的研究(等级值为2.0);

·        科学外联和传播(2.7);

·        私人研究(3.1);

·        个人生活和经验(3.4);

·        自己的领域外的研究(3.5)。

作为学术交流工具的Twitter

·        74%的人亲身参加过鼓励现场发送Twitter信息的会议;

·        74%的人通过关注Twitter微博参加过远程会议;

·        78%的人自己分享过会议在Twitter上更新的信息,他们中64%的人使用过会议组织者创建的标签而36%的人使用过参会者创建的标签。

不愿使用Twitter的人的理由及占比:

·        缺乏对Twitter的认识(使用方法等)及担心陌生人36%

·        缺乏时间28%

·        缺乏特点、不喜欢它的格式10%

·        无聊、无用、缺乏科学内容8%

·        缺乏隐私6%等。

使用好处及占比:

·        用户数量大且多样28%

·        易发短信息、用时短、易访问26%

·        与其他科学家组建网络或合作20%

·        有可访问和分享的好内容14%

·        可以直接向大众传播科学7%等。

样本特征

调查期间为2013102日至2014102日。587位科学家来自31个英语国家,所占比例为:

·        美国37%

·        英国19%

·        新西兰14%

·        澳大利亚11%

·        加拿大10%

·        ……

性别比例:

·        49%

·        51%

年龄分布:

·        21-2939%

·        30-3939%

·        ……

学历背景:

·        54%有博士学位

·        23%有硕士学位

·        ……

学科占比:

·        生态学13%

·        生物学5%

·        心理学5%

·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化学与进化生物学各均为4%

·        ……

趣味推理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很难成为好的授课老师。原因一,对于科学家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更新工具,包括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而知识更新是授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原因二,向外行讲清楚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高超的表述技巧,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开放式社交媒体(例如科学网博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种表述技巧。


Kimberley, C.,David, S., & Jenny, R. (2016). How arescientists using social media in theworkplace?:. Plos One, DOI:10.1371/journal.pone.016268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18193.html

上一篇:同行评议的危机
下一篇:项目合作中的“异花授粉”与论文合作中的“自花授粉”
收藏 IP: 183.157.162.*| 热度|

18 许培扬 杨正瓴 史晓雷 蒋春雷 范毅方 李颖业 马志超 黄永义 武夷山 姚伟 钟振余 蔡宁 强涛 ddsers biofans xlsd yuzhongding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