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研究流水帐 精选

已有 28812 次阅读 2012-1-29 05:39 |个人分类:自言自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武夷山, 流水帐, 张贞, 干为

研究流水帐

2012.01.29

我在离开北京中科院化学所一年零三个月的2010年9月5日写了篇博文《现在可以说了》。从那时到现在,又过了一年三个月,算是平安无事。


在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发展高分辨宽带和频振动光谱(High-resolution broadband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目前我们获得的光谱分辨率为0.6波数,而世界上其它的宽带和频振动光谱分辨率都在15-20个波数。年前我们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上发表了这个方向上的第一篇论文。


高分辨宽带和频振动光谱和以往和频振动光谱的差别,可以从下面一张表上了解。这张表的前四列是2004年的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文章的总结,最后一列是我们新发展的系统的主要信息。我们发表的这篇JCP文章充分说明了高分辨宽带和频振动光谱在获取界面光谱和结构细节上面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高分辨光谱最重要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能够通过高分辨率分辨重合在一起的光谱峰,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获得准确的光谱线形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进一步给出准确的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信息。最近两个多月我们在实验室获得了一系列分子界面的高分辨光谱和动力学测量数据,通过理论模拟和分析,它们将成为研究复杂的分子界面光谱和动力学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范例。


这期间有两篇以前在国内的数据写成的论文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发表。这两篇论文的数据都是用在北京的光谱分辨率为4-6个波数的皮秒扫描和频光谱系统获得的。

第一篇JPC论文讨论的是水的界面振动光谱的一致性,收在前几年前去世的JPCA纪念以色列女科学家Victoria Buch的专辑中。Victoria是研究界面水分子光谱理论的专家。这篇论文发表之后,荷兰AMOLF和德国马普所的Mischa Bonn小组已经发表了一篇论文,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结果。

第二篇论文刚在线发表在JPCC上,讨论的是如何通过偏振分析分辨重合在一起的界面-CN基团光谱以及在Langmuir单分子膜中的结构。碰巧的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张贞目前正在Mischa Bonn的研究组做博士后。这篇文章的结论和十几年前我师姐在我博士导师研究组的文章结论有所不同。在这篇论文中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建立在我们2006年在JCP的一篇论文和2007年在JPCC上发表的两篇论文基础之上,此方法在我们最近高分辨光谱的JCP论文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相信有了这几个例子之后,将来人们要在界面和频振动光谱领域做比较细致的工作都应该不会不用到这套方法。发展这套方法的三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干为博士,他一个多月前刚回国工作。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和C两篇论文链接:

除论文之外,我在Wiley & Sons公司最近出版的《Comprehensive Chiroptical Spectroscopy, Instrumentation, Methodologies, and Theoretical Simulations》一书中贡献了一个章节,即Chapter 14: In-situ Measurement of chirality of molecules and molecular assemblies with surface nonlinear spectroscopy (pp373-406)。这部书共两卷,1840页,总结了近年来分子手性光谱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我写的这一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关于界面上分子手性测量和分析。这方面最近的主要进展还需要看我师妹Elsa C.Y.Yan写的几篇文章,她最近在利用界面振动光谱研究蛋白质结构方面做了最好的工作。


Elsa在耶鲁大学化学系的网页链接:http://www.chem.yale.edu/faculty/yan.html

刚在科学网上看见武夷山博主《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的博文。让我想起一个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

武夷山《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532058

一年多前我的学生干为博士要准备申请回国工作。尽管他和我一起发表的论文引用已经超过500多次,但因为这些论文都发表在JPC、JCP这些影响因子只有3-4的期刊上,所以他非常急切地需要JACS(美国化学会志)或者Angew. Chem.(德国应用化学)这类所谓化学类顶级期刊上的论文。很遗憾,我本人从来没有在这类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让我的学生在国内找工作的时候受连累。

Research ID网站上本人发表论文及引用情况链接: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B-1263-2010

几个月前的一天,干为打电话告诉我他有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被Angew. Chem.上接收了。我说:“哦!看来另外几位审稿人没有为难你嘛。”他诧异了一下,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这篇稿子?你也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吗?”我说:“是啊。我跟编辑说我几年前的研究生是这篇稿件的第一作者,我不要审,要回避。编辑说这个不是问题,他们很高兴我告诉他们我要回避,但他们还是希望我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具体的评审意见,以帮助编辑部做出审稿决定。”他说:“我们从编辑那里收到两份审稿意见,都比较正面,所以稿件比较顺利地就被接受了。”我说:“我不能保证两份审稿意见都是我写的,所以你也不要认为我是在帮你。你的稿子要是不好或者会引起争议,就算我要帮你,另一份意见也不会positive。”

我在美国学习和研究期间,很少感受到所谓的论文激励问题。虽然目前我所在的国家实验室也会在简报上宣传一些最近在所谓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第一既不会不宣传在影响因子低一些的期刊行发表的论文,第二也没有要求大家要发表什么样影响因子的文章。所谓评价标准,事实上是基于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对科学和技术的真正推动以及在同行中的影响。不然的话,就我这两年多发表这样几篇文章,大概会混不下去,收入很可能也起码要降两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532338.html

上一篇:爱因斯坦是哪国人?
下一篇:我的学术家谱
收藏 IP: 71.94.219.*| 热度|

67 吴飞鹏 任胜利 吕喆 武夷山 孙长庆 王春艳 水迎波 孙学军 王晓明 陈智文 梁建华 蔣勁松 贾伟 李学宽 牛丕业 王启云 陈龙珠 马红孺 王德华 刘庆丰 周春雷 贺天伟 施继龙 李毅伟 曹聪 王涛 刘全慧 刘颖彪 李宇斌 金拓 许浚远 张文增 徐明昆 王伟 郭向云 李永丹 朱志敏 陈学雷 魏东平 赵凤光 刘世民 吉宗祥 王桂颖 许先进 胡江波 魏玉保 何金华 王汀 黄荣 郭胜锋 许洪光 刘鹰翔 杨文 crossludo lingling101 wgq3867 biaomiankeyan dawnlight mqp stoneblue bridgeneer angewchem qianxun1991 xchen zhouqiang15898 vangue cooooldo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