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不必言必称哥大--哥大博士也触犯学术规范

已有 9217 次阅读 2008-3-16 10:47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不必言必称哥大
-哥大博士也触犯学术规范

2008.03.16

不必言必称哥大?

因为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五年书,所以从自己的经历说事的时候常常会以哥大作例子。一些网友好像对此很不喜欢,不是说我打着名校幌子,就是建议我不要言必称哥大。

我倒是想用Harvard或Princeton作例子来着,可惜我和她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不多。

前几天一位网友在我讨论期刊学术批评规范的博文《再谈学术批评的规范-一些例子》处留言(第八条),使用的网名是“不必言必称哥大”,标题是“哥大博士也触犯学术规范”,内容是前不久的韩国新任高丽大学校长(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曾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涉嫌学术不端的事。

《再谈学术批评的规范-一些例子》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7591

还好有网友立即指出我的这篇博文丝毫没有提到哥大,为什么评论的人要将和“不必言必称哥大”的评论贴在这里。事实上,我的这篇博文讨论的学术批评规范和高丽大学校长受到的指责也不相关。

哥大博士也触犯学术规范

不过我倒是很理解那位网友希望多听到一些有关哥大的不光荣故事的心情。

如果有兴趣经常去网上查看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出版的报纸Columbia Spectator,可以发现更多的有关哥大的争议、丑闻,等等。哥大学生历史上游行抗议学校有关方面的问题和丑闻,也不是一次两次。

Columbia Spectator网络版链接:http://www.columbiaspectator.com/

哥大校友或教授历史上出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比如说常常有人对密立根的油滴实验中涉及选择性发表数据的“不端”问题进行讨论。密立根也是哥大博士,哥大历史上最有名的校友之一。不过这件事算是轻微的。和哥大有关的不端事件和丑闻中最为轰动的还是1958年的Charles van Doren事件,不仅轰动一时,还成为后来美国人经常用来拷问媒体和学术界人士的经典事例。

Charles van Doren是哥大著名教授和作家Mark van Doren的儿子,年轻有为,自己也是哥大当时的年轻的助理教授,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天体物理的硕士学位和英语文学的博士学位。Mark van Doren和兄弟Carl van Doren都获得过普利策奖,后者1938出版的Benjamin Franklin传记是富兰克林最权威的传记之一,我的书架上有一本(谁叫我后来又到了Franklin创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呢?)

Quiz Show丑闻50年

Charles vn Doren年轻有为,文理双全,又出生于学术世家,当然具有最理想的智力竞赛优胜者的形象。1958年Charles和全国性的电视智力竞赛节目主办方合伙做假,成为该智力竞赛节目的常胜将军,该节目收视率暴涨,据说一度居然同时有5000万人观看。出了丑闻不轰动和引起震动才怪。

这个作假欺诈事情被披露后,美国国会于1959年专门组织了委员会调查电视娱乐界的欺诈行为。自此Charles名声扫地,也不得不辞去哥大的工作,不以公众人物的身份露面。

电影Quiz Show

1994年Robert Redford导演了电影Quiz Show,继续拷问此事,又再次使这一事件成为路人皆知的丑闻,Charles van Doren再次成为公众中的知名人物。

Quiz Show电影信息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10932/ 

豆瓣网上电影《Quiz Show》的中文信息链接: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2759/

Charles van Doren的结局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信息,Charles van Doren从哥大辞职之后40年只回过哥大两次,相信哥大定是他的伤心之地。第一次(1984)是参加自己儿子从哥大大学毕业典礼,第二次(1999)是参加哥大1959届本科生毕业40周年的返校聚会,他是作为1959届的新教授被邀请的,当时他是给哥大本科生讲授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老师。

维基百科上Charles van Doren的条目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Van_Doren

Charles van Doren后来做过多年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还写过两本比较有名的书。一本是1991年出版的A History of Knowledge,另一本是1972年与Motimer Adler合写的How to read a book。后一本书最近有中文版,前一本我不知道有没有。

Amazon上A History of Knowledge信息链接:http://www.amazon.com/History-Knowledge-Past-Present-Future/dp/0345373162

Amazon上How to read a book信息链接:http://www.amazon.com/How-Read-Book-Touchstone/dp/0671212095 

根据维基百科,1999年在重回哥大的1955级学生的聚会上,Charles van Doren在致辞中说:

"Some of you read with me 40 years ago a portion of Aristotle's Ethics, a selection of passages that describe his idea of happiness. You may not remember too well. I remember better, because, despite the abrupt caesura in my academic career that occurred in 1959, I have gone on teaching the humanities almost continually to students of all kinds and ages. In case you don't remember, then, I remind you that according to Aristotle happiness is not a feeling or sensation but instead is the quality of a whole life. The emphasis is on "whole," a life from beginning to end. Especially the end. The last part, the part you're now approaching, was for Aristotle the most important for happiness. It makes sense, doesn't it?”

(试译:你们中的部分人40年前和我一起读过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部分篇章。这些选段描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理念。你们也许会记得不那么清楚。但我却记忆深刻,因为尽管我的学术生涯于1959年突然中断,但我一直还几乎不间断地为各种不同层次和年龄的学生讲授人文思想。万一你们不记得,我就在这里提醒你们,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幸福不是一种感受或感觉,而是个人一生的整个生活的品质。其重点在于“整个”生命,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人生之结局尤为重要。人生之后期,在座诸位正在步入的阶段,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对于幸福最为重要。这意思非常明了,难道不是吗?)

这里Charles谈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对幸福的定义是“幸福不是一种感受或感觉,而是一生的整个生活的品质。”他并且强调亚里士多德认为生活作为整体(whole)最为重要。从Charles van Doren自己的生活来讲,这些都是有深刻意味的人身经历的总结。一方面是Charles van Doren为自己曾经的急功近利忘记幸福真谛的错误的反思,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在后来的人生中脚踏实地地重新找回了自己而感到欣慰。

对此人生感言,我们中国人大概会评论说:“要知今日,何必当初?”或者:“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不管怎么说,Charles van Doren的故事的确是很好的人生教材之一。

何如言必称哈佛?

1959年负责国会调查的律师Richard N. Goodwin,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据说他也是1960年代美国总统Linden B. Johnson的重要智囊,善始善终。

可是他的哈佛法学院的著名学弟纽约州民主党州长Eliot Spitzer却于两三天之前因召妓丑闻宣布辞职。Spitzer是Princeton大学本科毕业,以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满分考入并毕业于Harvard大学法学院。Spitzer曾经是纽约州最杰出的检察官。

接替Spitzer继任纽约州州长的David Paterson是1977级的哥大校友和哥大国际与公共关系学院的兼职教授,下礼拜一就会宣誓就职。Peterson是非裔,据说他还是一个盲人,但他又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他说话的人一般看不出来。

今天傍晚要去参加哥大校友会在北京俱乐部的和哥大现任校长Lee C. Bollinger及夫人的见面会,届时估计这也是大家会谈论的话题之一。

其实人人都深知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为了修补我以往似乎只给人讲和哥大有关的好事情的印象,我今后也会注意多讲讲和哥大有关的不好的事。不足之处,敬请补充。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18328.html

上一篇:回国工作九周年整
下一篇:李开复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
收藏 IP: 71.94.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