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zhenru 读别人博客,写自己想法,

博文

发明第一,创造第二,发现第三,课题是手段,文章是皮毛

已有 5013 次阅读 2011-2-11 21:50 |个人分类:闲言碎语|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家, 社会主义, 中国人, 大革命, 国家人事部


      中国人痴迷科学研究已到极点,从国家人事部到街道卫生院都非常重视,但手段和评价非常简单,人才引进,基金申请,就是看文章;实验室评审,职称晋升,以及年底奖励除了文章,就是经费。文章和课题经费自然是一种能力,但不分职业,不分范围和工作性质大搞特搞,与文化大革命大生产有什么不同?科学说到底应该是一种个人爱好,国家鼓励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发明,如果普遍和广泛地把文章和薪水、房子、位子联系起来促进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在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有条件写文章的,有时间写文章的,会写文章的,有钱招人为自己做文章的,当然强调文章,懂点“英格来死”的人当然强调“爱死赛哀”文章的重要性。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主义蛋糕分配中使自己得到最大。
什么样的人一定会说什么样的话,每一句话都会为自己创造利益。至于发表的文章有什么用,中国自己的杂志将来怎么办,那些行色匆匆的科学家就不一定顾得上了!
      既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什么不把
国家花了钱的实验结果,象样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出版的杂志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科学杂志的声誉,而且可以改变外国佬对中国科研不严谨的看法,难道在自己国家杂志上发文章比回国更难吗?大家都虚伪的时候,就没有虚伪了。
      国家需要强大,人民需要吃饭,文章只是文章,
不能代替原子弹,也不能代替大米!
      发明第一,创造第二,发现第三,课题是手段,文章是皮毛。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38-412074.html

上一篇:现代中国“小品艺术”的共同点
下一篇:喝一袋牛奶不如一杯红糖水
收藏 IP: 218.68.81.*| 热度|

19 刘进平 陈安 孙学军 逄焕东 武夷山 胡成国 彭海杰 曾庆平 傅云义 柳东阳 许培扬 侯成亚 孔晓飞 杨正瓴 iwesun zzjtcm colorfulll 侯振宇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