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PNAS | 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团队揭示环境因素对瘟疫的影响

已有 2515 次阅读 2019-5-31 07:25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PNAS | 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团队揭示环境因素对瘟疫的影响

来源: cyl iNature 2019-05-30

iNature

瘟疫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环境灾难之一,造成2亿多人死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目前,瘟疫是一个重大威胁,因为在加速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瘟疫被认为是一种重新出现的疾病。 2017年马达加斯加爆发了最新的肺鼠疫疫情,共向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报告了2348例疑似鼠疫病例,并且传播到邻近的印度洋岛屿和其他地区的风险很高。瘟疫的爆发突显了了解影响瘟疫传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紧迫性,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对过去瘟疫传播模式的回顾性分析得到。

2019528日,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PNAS上发表题为Historical and genomic data reveal theinfluencing factors on global transmission velocity of plague during the ThirdPandemic的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加速温暖热带地区的鼠疫传播,北半球预计的降水增加可能会增加相关地区的鼠疫蔓延

对于大多数鼠疫基因型,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传播距离的减少和传播事件之间间隔的增加,鼠疫的传播速度趋于随时间降低。总体而言,两个站点之间的中间传播距离为41.4 km,中值时间间隔为5.08 y。传播速度与传播距离强烈正相关,这意味着长距离传播通常比短距离传播更快。传播速度或距离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负,表明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鼠疫在较短距离内缓慢传播。


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年平均气温约为20°C的区域和/或时期,与较低或较高温度相比,鼠疫传播的速度会降低。在温度低于20°C的地区,温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联主要是负的,而在温度高于20°C的地区,温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联主要为正,但这些关联的强度存在区域差异。


不同环境变量对鼠疫传播速度的影响


瘟疫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病,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引发了三次大流行。如今,瘟疫仍然每年都会导致零星病例甚至一些爆发。在本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与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相关的因素如何影响全球瘟疫的传播。这些信息对于全球疾病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为此,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第三次大流行的全球鼠疫数据库,然后分析了时空环境因素与传播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全球传播的洞察力,并提出了在加速全球变化下预防鼠疫传播的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5/20/1901366116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82185.html

上一篇:[转载]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下一篇:[转载]5.2亿天价转让费!这位教授的专利,一个字就值7000元……
收藏 IP: 180.164.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