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科普文章】“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看点

已有 1884 次阅读 2019-4-21 10:06 |个人分类:海洋生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科普文章】“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看点

生态修复网 2019-04-21 文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64期

【阅读提示】前不久,联合国大会宣布了“2021~2030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旨在扩大退化和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以此作为应对气候危机和加强粮食安全、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大会重点强调了生态系统恢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有关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将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何塞·达席尔瓦说:“生态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全球粮食系统和数百万人的生计,取决于我们为恢复健康和可持续生态系统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为此,“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将汇集政治支持、科学研究和财政力量,将成功的试点恢复举措扩大至数百万公顷土地的规模。本版聚焦这项十年决议,将其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举措和实现途径等进行图解。


部分自然资源丧失以及生态系统退化



  全球土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了32亿人的福祉,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代价占每年全球生产总值的约10%。


  为粮食和农业提供大量必要服务的关键生态系统,包括淡水供应以及为鱼类等物种提供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正在迅速减少。

  土地退化是整个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现象,需要紧急和及时地采取行动,避免、减少和扭转土地退化。研究表明,世界上有超过20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和退化景观具有恢复潜力。

  从现在到2030年,恢复3.5亿公顷退化土地可以产生9万亿美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从大气中再吸收13~26种温室气体,从大气中去除多达26千兆吨温室气体。

  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年~2015年期间从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1.6%降至30.6%,但丧失速度近年来已经放缓。

  如气温升高1.5摄氏度,珊瑚礁预计将进一步减少70%~90%;气温升高2摄氏度,其损失就会更大,且1970年~2015年期间所研究的海洋/沿海和内陆自然湿地的面积已减少约35%。

  目前,地球上约20%的土地呈生产力下降趋势,生育率下降与世界各地的侵蚀、损耗和污染有关。到2050年,退化和气候变化将使全球作物产量减少10%,在某些区域可能减产50%。


携手开展生态系统恢复达成部分共识

 

应对气候变化

  各缔约方在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巴黎协定》的序言中确认,必须酌情养护和加强《公约》中提及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温室气体的汇和库涵盖森林、海洋、湿地和土壤,它们在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提高生态系统和社会对其影响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态系统恢复所产生的碳固存,对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气温目标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将于2020年在中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于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该框架将有助于养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及减少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需求。

  防治荒漠化

  《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不再出现土地退化的世界,这将有助于生态系统恢复并从中得益,而且这些努力关系到气候变化、可持续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各项议程。联合国欢迎各方通过启动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在世界各地开展切实可行的土地恢复和可持续土地管理大型私人项目。

  防治土地退化

  《恢复生态系统增强复原力泛非行动纲领》等现有恢复举措是为了扭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损失,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强复原力,改善人民福祉。迄今,已有近60个国家作出了恢复超过1.7亿公顷退化土地的政治承诺。

  恢复湿地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2016~2024年拉姆萨尔战略计划》,其中提出了恢复湿地的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有关的目标。

  可持续管理森林

  联合国2017~2030年森林战略计划,希望通过可持续森林管理(包括保护、恢复、植树造林和重新造林),扭转世界各地森林覆盖降低的趋势,并更加努力地防止森林退化,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

  保护海洋生态

  各方在遏止和扭转海洋及其生态系统健康和生产力的下降,以及保护和恢复海洋的复原力和生态完整性方面作出了承诺。


生态系统恢复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恢复被定义为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如景观、湖泊和海洋,以恢复其生态功能,也就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生态系统恢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主要会影响气候变化、消除贫穷、粮食安全、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恢复也是国际环境公约的支柱,如湿地、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和气候变化等联合国公约。


  森林、湿地、旱地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减缓贫困和改善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必须以生态系统方法综合管理土地、水和生物资源,且需要加紧努力解决荒漠化、土地退化、侵蚀和干旱、生物多样性丧失、缺水等问题。这些问题被视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经济和社会挑战。2021~2030年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




实施目的
  
  为支持和扩大在预防、遏止和扭转全世界生态系统退化方面所作的努力,提高对成功恢复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恢复和养护有助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其他相关的联合国主要成果文件和多边环境协定,包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巴黎协定》,并有助于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具体举措

  鼓励会员国酌情在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促成政治意愿、资源调动、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与合作以及恢复生态系统的势头。

  将生态系统恢复纳入各项政策和计划的主流,以应对因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脆弱性而出现的当前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和挑战,从而为生态系统增强其适应能力创造各种机会,并为维持和改善所有人的生计创造机会。

  酌情根据国家法律和优先事项制定和执行防止生态系统退化的政策和计划。

  立足于并加强现有恢复举措,推广良好做法。

  协助实现协同增效以及在如何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兑现国际承诺和完成国家优先事项方面树立全局观点。

  推动分享生态系统养护和恢复方面的经验和良好做法。

重点任务

  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里约公约》秘书处、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协定和联合国系统各实体合作,牵头落实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包括在其任务规定和现有资源范围内并酌情通过自愿捐款,确定和开办可能的活动和方案。

  邀请各国政府、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包括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和学术界,酌情积极支持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执行工作,包括通过自愿捐款。

  强调包括妇女、儿童(根据其不断发展的能力)、青年、老年人、残疾人、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在内的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在各级全面参与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重要性。

实施建议


  各国积极采取更为统筹一致的方法恢复退化土地,支持建立恢复生态系统专门融资机制,让私营部门更好地参与恢复举措。

  恢复工作需要以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方式进行,并得到包括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在内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参与,特别是发挥妇女在生态系统养护和恢复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其充分参与生态系统养护和恢复方面的各级决策和执行工作。

  恢复生态系统是对养护活动的补充,应通过减少各种压力、维护生态的完整性和继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优先养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74607.html

上一篇:每日笔记(190510)|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
下一篇:[转载]保尔森基金会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助力北京可持续发展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