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蓝色碳汇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已有 1473 次阅读 2019-3-26 06:24 |个人分类:会议培训|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蓝色碳汇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时间:2019-03-25浏览:440

  本站讯 3月23日,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主办的“蓝色碳汇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召开,此次会议为第七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研究会理事长王飞、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主任王斌出席会议。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开幕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毅,原国家海洋局蓝碳工作组牵头人、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党委书记胡学东,自然资源部东海分局教授叶属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永雨受邀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王飞理事长在致辞中介绍了研究会围绕国家海洋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工作的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内部刊物《决策建议》得到了有关部委领导的重视,为国家海洋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充分发挥了研究会的智库职能。围绕这次论坛,他指出,发展蓝碳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低碳海洋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完善中国海洋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报有关部门,为国家减排增汇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他对中国海洋大学给予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马德毅教授及团队成员作了题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对策——以黄河口为例》的项目研究成果报告,重点介绍了黄河口蓝碳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影响因子、保护恢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对策方案。胡学东教授以《中国的蓝碳——可行性、途径与责任》为题,从发展蓝碳的背景、我国发展蓝碳的有利条件、我国蓝碳的本底现状、增汇潜力、蓝碳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方面详尽介绍了蓝碳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叶属峰教授报告题目为《新时代海洋蓝碳的使命》,从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新时代海岸带蓝碳的三大使命:CO2减排、环保理念转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张永雨研究员作了题为《海洋碳汇与气候变化》的报告,从“微型生物碳泵机制”分析海洋固碳、储碳的形成过程,介绍了大型海藻养殖的碳汇生态服务价值和海洋增汇技术。马德毅教授主持论坛,并对三位专家的报告作了精彩评议。

 

  会上,报告专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解答,起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来自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学院、工程学院的部分师生近100人聆听了专家报告。



 

  据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是中心重点打造的高规格、高级别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围绕国家海洋发展领域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研讨,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中心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上海社科院、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举办六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

 

通讯员:张士洋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69632.html

上一篇:[转载]又怼人登上热搜的王思聪,却怒赞这个的神秘中国阿姨!她老土至极却惊艳了全巴黎!
下一篇:AI治理:需要关注开发中国家,因为中国/印度模式再不存在
收藏 IP: 101.80.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