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未来30年中国怎么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已有 1821 次阅读 2019-1-29 10:26 |个人分类:海洋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未来30年中国怎么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这个项目有这样的构想

来源: 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 1月14日


1月9日,作为能源基金会中长期战略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低碳发展转型战略及路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正式在京启动。该项目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能源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描绘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蓝图,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战略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出任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




项目由18个子课题组成,围绕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转型战略主要涉及三大块内容:


第一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包括城镇化、贸易、技术、基础设施、成本投资、低碳消费等课题;


第二是重点的战略领域,包括社会经济领域、能源领域(包括供给和消费侧,即能源系统转型、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非能源相关CO2排放和非CO2排放、气候和环境的协同等课题;


第三是综合集成的、为战略建议服务的课题,包括中长期排放情景、政策保障、全球气候治理等。 


在本项目基础上,能源基金会还将支持主流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战略目标协同的经济政策路径。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来做中长期低碳战略研究?这个项目有什么特点?且听与会专家点评:




何建坤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都有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目标,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国际层面,巴黎协定提出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度的目标,IPCC 1.5度报告公布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更凸显其紧迫性。本项目旨在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相契合,以全球2度温升控制目标为导向的中长期低碳转型战略和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希望在一个政策框架内同时解决国际、国内两个战略目标,统筹考虑如何将低碳发展转型纳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找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双赢的路径。
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有没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提前达峰?峰值排放量控制在什么水平?应该有一个研究和判断。
不管是1.5度目标,还是2度目标,终极都要实现零碳排放。项目将研究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发展需要克服哪些现实障碍,需要取得哪些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以及背后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成本和代价,并侧重研究“怎么做”的问题。



邹骥

能源基金会中国总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九大为中国提出了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这个愿景如何落到实处?下一步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会面临怎样的新格局?中国如何实现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战略定位?在当前新一轮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环境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要怎么摆?包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体制改革,如何获得改革红利?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启动“中国低碳发展转型战略及路径”项目的背景,也是希望能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气候能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这样的重大问题,必须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空尺度上来考量,才能保证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源基金会希望通过中长期战略研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愿景和视野上实现飞跃,对未来的前瞻性和想象力有所提升,并提高集体的战略思维,从而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



刘燕华

科技部原副部长
国务院参事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保障的关键点有两条,一个是把能源总量控制转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一个是评价和考核体系要引入气候经济的考量。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信这个课题的研究,能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战略奠定很好的技术基础。

中国的能源转型,不仅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也应该从集中式向集中+分布式结合转型。建议在项目的研究中,比如减排技术、能源结构等子课题里,增加有关分布式发电的研究。



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希望项目在做情景分析的时候,能把成本效益分析清楚。中国实现2度目标、1.5度目标,需要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



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
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这个课题研究的是把碳排放作为前置性的约束性条件,来推演中国的低碳发展路线图。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当2035年中国所有的城市PM2.5都达标,当全球碳价达到每吨50-100美元时,会对我们的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运行能耗(除北方采暖)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造能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软着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放缓,建筑建造这块的碳排放也会相应下降。但是在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建筑用能将如何发展?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控制建筑规模,倡导节约用能模式。

本文图片摄影:常志东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59677.html

上一篇:[转载]一起去认认31个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牌子
下一篇:[转载]《澳大利亚好鸟坏鸟大汇总》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