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翟盘茂:1.5℃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已有 2086 次阅读 2019-1-23 11:14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编辑推荐||翟盘茂:1.5℃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12-24



1.5℃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翟盘茂,余 荣,周佰铨,陈 阳,

郭建平,卢燕宇

《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以内,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随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邀请IPCC筹备关于1.5℃增暖影响及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特别报告,为UNFCCC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1.5℃增暖的确定

用12个CMIP5模式:BCC-CSM1-1、BCC-CSM1-1-m、CCSM4、CNRM-CM5、CSIRO-MK3-6-0、IPSL-CM5A-LR、IPSL-CM5A-MR、MIROC5、MPI-ESM-LR、MPI-ESM-MR、MRI-CGCM3和NorESM1-M,计算在3种典型排放情景(RCPs)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可以得到在RCP2.6, RCP4.5和RCP8.5情景下达到1.5℃增暖的时间分别为2033年,2029年和2026年,而RCP4.5和RCP8.5情景下达到2℃增暖的时间为2049和2039年。



1.5℃增暖对全球的影响

IPCC AR5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观测到的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在过去的几十年显著的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极端天气频率将持续增加。

除了极端天气外,海平面上升也是气候变化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Schewe等指出在RCP8.5情景下,相对于1980—1999年,2100年海洋增暖将引起海平面几乎上升0.5 m。Schleussner等研究得到,相对于2000年,在2℃增暖下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50 cm,而在1.5℃增暖下则是40 cm,在1.5℃增暖下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比2℃增暖下减小30%

温度的增加可能会给一些高纬度地区带来增产,而对于热带地区,譬如西非、东南亚、以及美国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农作物产量将会减少,尤其是小麦和玉米。热带珊瑚礁的变化也与温度密切相关。


1.5℃增暖对区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响应存在差异,各个区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地中海地区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在澳大利亚,1.5℃增暖下澳大利亚南部和中部的极端高温日数将会是每年两周,而北部则会在每年一个月左右,并且随着增暖的加剧会进一步增加。James等通过对不同强度增暖影响的研究,发现非洲地区在增暖1℃时降水增加不显著,而随着温度的增加,东非降水会增加,而南非、几内亚湾和撒哈拉西部降水却会减少。中国近期也有很多研究关注了这一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观测还是预估结果都得出中国地表温度增暖速度要快于全球。


本文利用前述12个CMIP5模式的结果,给出了在RCP2.6情景下全球1.5℃增暖对10个与温度和降水密切相关的极端指数较1986—2005年的变化。在全球1.5℃增暖下,中国地表温度呈现出一致性的增加。地表温度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于极端温度指标而言,其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均为正距平。




将全球增暖控制在1.5℃的可能与挑战

需要加强对1.5℃增暖影响以及1.5℃相对于2℃减少风险的科学研究。


首先,目前研究领域比较集中在极端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而在积雪和冰量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这距全面回答1.5℃增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仍有差距。


其次,除了直接将增暖控制在1.5℃之外,1.5℃的实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先出现一个峰值时期,然后再回落到1.5℃(Overshoot),而达到1.5℃的路径不同,其相关的气候影响以及相对应的气候政策也会不同。


同时,未来1.5℃和2℃增暖在不同气溶胶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下的结果也有不同。在东亚地区,气溶胶对极端温度的影响比温室气体排放要大一点,而对于极端降水,气溶胶的影响也很明显。


因此,评估1.5℃和2℃增暖的影响,特别在区域层面上,不仅要考虑总的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及所导致的增暖程度,还需要考虑排放情景中化学成分组成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7.159

翟盘茂,余荣,周佰铨,等. 1.5℃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 (5): 465-472


作者简介: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58641.html

上一篇:[转载]2018全国低碳日主题虚拟专栏
下一篇:[转载]“科学探索奖”今起接受青年科技工作者申报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