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已有 1988 次阅读 2019-1-10 07:05 |个人分类:海洋生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转自: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2019-01-09


2018年,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所有的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这从管理体制上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

改革∙印记


立足架梁,整合优化

强化自然保护地顶层设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地司)深入开展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系列专题研究,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管理线条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上报稿,并研究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指导意见》,批准同意与青海省共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示范省。

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职能队伍整合,协调承接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协调落实原住建部、国土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转隶过来人员的工作、生活事项的安排,整合和优化管理人员队伍。

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地技术支撑机构的组建,成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起草制定《国家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

摸清底数,查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着力摸清各类自然保护地底数和管理薄弱环节,系统排查和预防整治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情况,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

提升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综合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建设保护地统一监测监管平台。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地远红外相机、视频监测情况调查,推进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作,形成涉及自然保护区疑似违法违规开矿遥感监测结果月度报告。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各地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开展现场核实和督查,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有效督查机制。


自然保护区严监管重保护

在保护地建设体系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原国家林业局管理的业务范围,也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主体。在全国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原林业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就达386个,占比超过80%。新职能归并了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责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18年重点实施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开展全方位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布局不断优化。国务院批复11处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达到474处,保护区总数2750处。

开展重大问题政策研究。起草完成了《自然保护区确界立标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草原围栏对自然保护区迁徙野生动物影响调整和政策研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耕地推出问题研究。指导和支持缙云山国家保护区开展生态移民和集体林补偿试点,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强化监督管理。联合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违法违规活动保持高压态势;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会同自然资源部重点对重庆缙云山、内蒙古图牧吉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重点调查督导;会同黑龙江专员办对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剑行动”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联合有关部门对长江经济带104个自然保护区开展评估,会同规财司组织开展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专项整治行动总结报告。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水平。指导各地规定和修编总体规划,国家局批复了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累计安排资金6.4亿元,支持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维护风景遗产的完整性

自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目前,全国已拥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

世界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在世界范围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遗产而设立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018年5月,世界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转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转隶后虽然时间不长,但保护地司在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围绕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日,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

2018年6月9日,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在北京召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在致辞中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张建龙强调要全面加强遗产资源保护。通过林业和草原工作、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遗产地的监测和管理,维护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在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世界遗产进校园活动”;联合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举办专题宣传等活动。

参加了第42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会议期间对我国申遗情况加强交流沟通,完成了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和评审工作,使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3项。

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盐城部分)正式申报世界遗产,并与IUCN国际专家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组织了考察路线专家咨询会。

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查工作。指导各地开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写工作,研究拟订了总体规划新编和修编程序,审批了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52名专家名列其中。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地有关人员赴境外开展业务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地质和矿业遗迹受保护

一年来,保护地司在推进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管理中,着力落实改革保护任务。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矿山公园是工业旅游的景观代表,主要景点有壮观的露天采场、矿业博览、井下探幽、天坑飞索、石海绿洲、九龙洞天等。

2018年新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单位31处,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单位58处、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单位54处;组织专家对10处国家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实地验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准命名5处国家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矿山公园。目前,全国获得正式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总数达212处、国家矿山公园总数达34个。

加强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规划管理。发文督促省级主管部门加强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规划管理,落实规划编制、实施和修编工作。加强保护,对破坏遗迹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跟踪,督促相关部门评估损失、落实整改。 

开展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和申报工作。确定湖南湘西、甘肃张掖地质公园以及贵州兴义、福建龙岩地质公园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2019年度及2020年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和湖北黄冈大别山新上榜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目前,我国世界地质公园达37处。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组织召开“地质景观与文化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经国家局推荐,中国一名专家成功当选为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副主席。 


海洋保护地管理走向前台

半年来,保护地司在海洋保护管理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自然生态保护地是指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其中海洋保护地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海洋保护地标准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技术规范》《海洋特别保护区调整论证报告编制指南》等技术标准前期研究并完成立项申请,推进海洋保护地规范化管理与建设。

强化海洋保护地监督检查。依托海区各分局,结合绿盾行动”,对各类国家级海洋保护地开展了违法违规问题排查,并对部分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整改,强化了涉及海洋保护地的开发利用活动监督监管。

组织开展海洋保护地国际合作。推动中美姊妹保护区(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旧金山湾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属萨摩亚国家海洋保护区)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东北亚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提交中国关于东北亚海洋保护地网络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组织国内海洋保护地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有关活动。承接GEF-UNDP“加强中国东南沿海海洋保护区管理以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积极与各有关部委、单位进行沟通,推动该项目顺利实施。

广泛开展海洋保护地相关调研。组织赴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南海分局和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及典型海洋保护地进行调研,积极参加长岛海洋生态文明论坛,了解掌握海洋保护地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完成各调研报告。

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保护地管理人员培训。10月份,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青岛组织召开国家级海洋保护地管理培训研讨会,培训海洋保护地管理人员120余人。组织召开关于海洋保护区管理座谈会,就海洋保护地管理体制改革、机构建设、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整合梳理海洋保护地基础信息。广泛收集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地数据,结合已有海洋保护地信息,分析、梳理、整合后完成海洋保护地名录基本信息数据,形成《海洋自然保护区名录》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名录》。


理念∙愿景


2019年

三项举措开启保护地「深耕」之旅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重点业务拓展的新风口,2019年,监管、保护工作该如何做、做哪些各方高度关注。

保护地司提出的工作思路为:

认真落实机构改革方案任务,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线,以强化保护地管理为重点,以完善政策支持为保障,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标准规范,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加强保护地监督,推动公众教育,不断提升自然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保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1 

加强顶层设计

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真贯彻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精神,制定任务,落实分工方案,明确完成时限,落实工作责任。召开全国自然保护地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法规制度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法》立法研究,启动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开展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探讨,推动自然保护地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启动全国自然保护地空间规划研究,着手编制《全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启动研究编制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保护地等专项规划,谋划长远发展思路。研究建立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标准规范调研,制定自然保护地分类标准,出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指导意见》,正式启动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开展工作试点,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问题。

 2 

加强监督管理

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监测监管平台建设,深化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作,形成涉及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结果月度报告,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地动态,提高监管工作主动性和监管能力。加强自然保护规范管理,明确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申报与审批程序,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审批行为;制定保护地勘界立标规则,扎实推进勘界工作,明晰保护地边界范围;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矿业退出、移民搬迁、耕地退出等历史遗留问题,防范自然保护地新增问题的发生。加强政策研究,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研究制定符合自然保护地类型的分级分类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差别化生态补偿政策、就业岗位设置安排政策,开展行政人员、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建立督查制度,制订考核办法,争取出台《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继续开展“绿盾行动”;推动各地对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活动整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宣传

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地影响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合作,开展自然保护地的专题宣传,启动建立长期宣传平台;组织开展世界遗产日、世界海洋日等主题日宣传活动,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地社会影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巩固扩大合作成果。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举办自然保护地国际论坛,参与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会议和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参加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举办世界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国际研修培训班。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科学、技术与工艺咨询附属机构第二十三次会议,做好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推动“加强中国东南沿海海洋保护区管理以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等国际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一带一路”保护地培训交流,积极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履约机构,IUCN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和方式,巩固扩大合作成果。


◆ ◆ ◆  ◆ 


原载于《中国绿色时报》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56234.html

上一篇:[转载]农业农村部印发《海龟保护行动计划(2019-2033年)》
下一篇:[转载]划重点|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2018学术年会指南!
收藏 IP: 180.164.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