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美国发现甲骨文岩画初议(外一章谈加热精选)

已有 5904 次阅读 2016-1-7 23:01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收到六、七份不同圈子的朋友给我寄来关于John Ruskamp在美国西部发现中国甲骨文的岩画,希望我注意。首先对大家的热情好意,非常感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从上面转载岩画的新闻看,华人媒体对非华人的学说意见重视程度,远超于华人发表的文章。我有一百篇以上的文章,就没有受到如此青睐。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后遗症 -- 西方说的总是有分量的,华人说的都不可信,进口货比国产好(其实我是在外国的时间比在香港长)。我翻案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要破除这种错误的观点。西方汉学家,能比中国人更懂中国文化历史吗?我不相信。为什么,大家争相转载西方的发现,而对华人的发现总是抱怀疑态度?是西方比较客观吗?我可以大胆讲一句,西方没有一位研究《坤輿万国全图》的学者比我更懂得地图里面中文地名的含义。

回头谈岩画的问题。Ruskamp是美国人,他和我认得,他参加我们“中西部岩画古文字学会”的活动,去年十月给了讲演,他的文章快要在我们的会刊发表,我是会刊编辑,他经常与我通讯。他说自己受叔叔的影响比较大,他叔叔是美洲原住民,属于Ojibwa族。这族有中华文化的痕迹,现在活动范围是美国MinnesotaWisconsinIllinois等州,以前覆盖更大,太长篇,以后再讲。

Ruskamp出版了一本书,用汉字的笔画长短角度分析岩画的结构。对此,我觉得有点不足。美洲原住民的岩画与方块字相似,是否同义?全文是否能通读,有没有意义,许多问题不是从表象能解释的,必须有另一方面的证据支持。

下面是其中一篇英文报导: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152556/Did-China-discover-AMERICA-Ancient-Chinese-script-carved-rocks-prove-Asians-lived-New-World-3-300-years-ago.html

新华社新闻: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7/10/c_128005792.htm

中国在甲骨文以前的文字,有很长的发展过程,可能在中国找不到的会在美洲找到。人类最早从亚洲迁到美洲是一万年以前的事,而且在不同时期陆续有迁徙。到了美洲,文化又再发展,因此,看上去很熟悉,但是不好马上归类认同。

汉字,汉语的发展,在中国也是经过很长的演变。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的口语,变化很大。有越南人认为他们的汉字读音最古,是诗经时代的读音,我没有真正考据,不能评。但是,很明显,用普通话唸唐诗很别扭,常常不押韵。用客家话,粤语唸更顺。粤语有九声,客家话有六声,普通话只有四声,而且普通话的入声已经没有了,入声突然刹住的情感,在普通话是无法表达的。岳飞的“朝天”的“”字是粤语中入声,我觉得应该是很斩钉截铁,短促的,歌曲现在是拖得很长,不是那种韵味了以前宋词是唱的,唐诗可能与音乐也有关。粤语不能随便谱曲,先有文字,再谱曲,填词更换文字,必须按照原来的音调,不然要闹笑话。普通话是元以后,或者清以后才流行的。我对元史不熟,元的官方语言可能有蒙古语与汉语混合,希望跟大家学习。唐以前,可能粤语或客家话更接近当时的“普通话”(流行各地能通晓的口语,或者官用口语)。粤语是比较古老的语言,春秋时代,中国南方已经比较发展,以后经过历代的战乱,从北方南迁的人比较多。所以南方吸收而且保存了古代北方的口音,所以说粤语更接近唐代语言不是随便讲的,粤人叫自己是唐人,美国的广东人把聚居地叫唐人街是有渊源的。南方也是最早接触西方,包括伊斯兰国家的,粤语也传承了一下西方语言,“爸爸,妈妈”是西方的口语,中国古代叫爹娘,父母。

古代来美洲的亚洲人也有从不同语系来的,印第安人的语言,很多是多音节的,发音很多鼻音(ng的子音),大部分欧洲民族不会发。多音节是阿尔泰语系的特点,汉语基本是单音节的字符。日本语本来没有字符,后来采用汉字,用原来的多音节的口语。美洲原住民大部分没有文字,以前可能有,也被消灭了。因此用岩画文字来印证中国文化与美洲原住民文化是比较困难的。美洲在欧洲殖民以前,据说有500个国家,可能更多,近一亿人口,这是从统计数字用剩余人口比例算出来的,欧洲殖民以前没有真正的人口调查。

除了语音,文字,还有语法的演变,今天古汉语(文言文)保存很简洁的表达方法,当时的人记录文字的工具、方法都不容易,必须简单。

拐了个大弯,讲那么多,主要说明,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做研究,把任何文化都固定在一个历史时期。因此,比较美洲岩画与汉字有一定困难。

需要一提的是宋耀良先生,他是研究岩画的。他从中国西部一直追踪到美洲,发觉有些符号是很保守地出现,从中国西部到美国,包括亚、美之间的阿留申群岛,这是岩画连接亚美文化链的证据。但是不能支持Ruskamp的具体阐释,他的演绎是否正确,我有保留。

作为“中西部岩画古文字学会”的编辑,我与学会有共识,是提供让大家说话的场地,但是不表示发表文章是代表学会的立场。Ruskamp的文章将在会刊发布。他和我的文章一样,是代表作者自己的意见。除非完全违背科学推理,明显错误的观点,我们不会发表,其他尽量不按“主流”意识来审核文章,因为永远不知道我们认为的“主流“是否正确,最好让作者和证据说话。

外一章

谈到“主流”的问题,必须提最近一件事。

黄安年老师推荐我的文章置顶,但是他这篇文章连热都没有,推荐的意义也不大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948636

我的文章《互联网后的历史科学研究-答友问》热了一天就下架,奇怪,还是黄老推荐之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948321.html

黄老师是科学网资深元老,总发表文章量,无人可及。他与我是科学网里面少数谈历史的,他是行尊,我是后学,也算是同行评议吧?科学网编辑的审评如何与行内专家意见如此差异?

目前,科学网的“热门”虽然有统计基础,上架多久还是可以由编辑定夺的。“精选更以编辑组的决定为主,没有同行参议,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民主的原则,1919年的五四运动倡议德先生与赛先生,在门外徘徊了快一百年了,很多网友都有意见。

以主流意见为取舍,往往漏掉最重要,最有革命性的新观点。以宗教观点(例如 Mental discovery“心灵发现地理”或者“精神发现地理”之类)来判断科学论文更不可取,希望科学网编辑同仁三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948900.html

上一篇:“郑和航海”群组新年感言
下一篇:本初子午线吐露了地理大发现的秘密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22 徐磊 姬扬 马德义 李建华 武夷山 田云川 李颖业 黄安年 王春艳 蔡小宁 吕洪波 戴德昌 周少祥 刘钢 徐耀 应行仁 陆绮 dulizhi95 xiyouxiyou CNLX2013 luxiaobing12 feier201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