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wzydgjj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kwzydgjjx

博文

学而即创之是人的本能

已有 1989 次阅读 2019-1-12 09:40 |个人分类:学而即创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发现法, 即创之, 本能, 身体, 感觉

创新之不难的现象启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时可以让学生们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立即用来创新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学而即创之了

如果没有人人都很熟悉的学而时习之,我未必会想到学而即创之。

让学生们能学而即创之的教学早已有之。二千多年前,和孔子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时,就这么做了。

我在网上搜索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学生问: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答: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说: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答: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答:这是善行。

你看,苏格拉底仅仅是反问、反驳了一下,学生们立马改变了原来的认知,创新出了自己的知识。

创新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容易?

注意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来认知苏格拉底的这一教育理论,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学而即创之就是创新我们自己的本能!

重要的话说三遍: 未成年人教育的最根本,就是要不断激活人的创新本能,利用人的创新本能,培育好人的创新本能。

相对于学而即创之之本能,创新世界之难的事那是人类高档次的文化文明。没有创新自己的不难,就没有世界的创新发展。创新出的成果有档次上的高低之分,创新的思维过程只有形式的不同并不存在档次上的高低之分。

我们不难体验到,思维产生的过程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本能、身体和感觉。思维方式最靠近人类思维的本能,让学生们能学而即创之的教学首先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育。

生理学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的脑子里对信息的加工整理都是在脑皮层进行的,最活跃的地方就是脑前额,人类大脑发育的最后成熟也是脑前额。

生理学的这一发现,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这就是说,人类发现创新的思维过程,是在脑皮层完成的。学习到的知识进入了海马的记忆,如果需要用来发现创新时,还需要调入脑皮层才能进行。

可见,传统的那种学而时习之的复习巩固那一套的教学方式,对于发现创新来讲很不节约,浪费太严重,我们要目标学而即创之重新结构教育教学体系。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借学而即创之去彻底否定学而时习之,关键是要准确定位。学而即创之作为目标的统帅,手段的统帅就是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什么?就是本能、身体和感觉。

为什么?前面的一些博文中我多次说过,因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性质相同而程度不同,所以对未成年人教育教学的手段往往需要逆反于目的。

我国在古代也有学而即创之。例如我们在几千年之前就有发见的一些词。能直接发现新东西,有能看见之新,这样的创新难道不是很容易,不是立竿见影吗。

又如我国古代对勾三股四玄五的伟大发现,不是靠难的分析思维得来的,就是一个感觉,立马创新。

又如灵光、灵活、灵气、灵巧、灵机一动等等的能学而即创之的灵感思维之说词,都不是现在才有的。钱学森创建的我国思维科学,也曾把灵感思维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临死前三天才提出不要把灵感思维单独分类了。

60年前的《教育过程》,把直觉思维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来了。能够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直接了解或认知的能创新的直觉思维,是不是学而即创之的思维活动?

布鲁纳认为《教育过程》讨论的仍然是学生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可见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仍然是属于学习性的,就是让学生们去学习发现创新。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发现创新,学习性的发现创新当然是要做比较容易的事,做很有效率的事。可见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也是要搞学而即创之,谁都不会傻到让未成年的学生们去做专家学者的科研事。

九年多来我在微博上多次说过:整体性的认识我们的教育手段,讲台上没有创造,学生无自主,本能不需要教但要育。

《教育过程》的发表已过去了近60年,发现法教学为什么还是那么的费力又费时?

我认为,我们,包括美英等国,只是注意重视了《教育过程》中提出的几个不可缺失的主要问题,没有重视人的创新本能,没有重视生理学的最新成果。一句话,没有充分利用好人类学而即创之的本能,搞学而即创之的教育教学。

本文的最后,再说一个我从网上搜索到的苏格拉底的教学故事。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我想,学而即创之的教学探索,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需要不断发展的学而即创之的教育教学,只有更美,没有完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58389-1156615.html

上一篇:学而即创之之四: 创新的根本所在是思维
下一篇:目标学而即创之 革新课堂教学技术
收藏 IP: 223.66.254.*|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