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wzydgjj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kwzydgjjx

博文

感觉是手段的统帅

已有 1879 次阅读 2017-11-23 09:28 |个人分类:数学思维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感觉, 手段, 统帅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14

提起谁是最伟大的教育家,人们不会不想到布鲁纳。我敬佩布鲁纳,首先是敬佩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布鲁纳拿到了美国全国科学院的话语权了,在《教育过程》中对自己的思想只是提出,没搞强势的推广,更没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威胁。布鲁纳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几乎都没有忘记告诉老师们,如哪些哪些方面还不清楚,如哪些哪些方面的实验和研究还不够,需要继续探究。

发现法是《教育过程》的旗帜。他竟然说“发现法消耗的时间可能太多”,也就是说发现法的效率可能不高。

《教育过程》发表时发现法的实验档次是什么?就是“发现法需要向学生提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数学的全部内容”。从知识的角度简看发现创新的思维,就是运用老知识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必须有足够可用的老知识,是发现法的最基本档次,这是发现法步步需要永远需要的档次,但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档次上。为此,布鲁纳提出了改进设想,例如是否可以把发现法、断言和证明法这两者结合起来,搞平衡。

发现的核心是思维问题。从感觉和分析思维的角度看发现,前文《感觉和分析》说了我对成年人这一思维状况的认识。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这一思维状况是怎样的?儿时的思维是怎样的,谁能说的清楚,我们不得不首先思考自己的现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是人,性质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布鲁纳的这一认识,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最有共识。

我认为,在感觉和分析思维方面,未成年人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也就是性质一样。程度不同的主要体现,就是信息、方向、控制力和力量等问题。在这几个问题里,有的需要教,有的需要育。还有的,就是等待,等待他们的生长,包括行为和脑体的慢慢的自然性成熟,急不得,急也没用。

任何操作,准确定位是首要。正是等等的程度不同,需要思考,需要对思考的诸多进行定位性选择。

未成年人的感觉和分析的思维教育,哪一个更重要?只是这样思考,模糊。少了一个根本,就是手段和目的的类分。

如果说目的是相对模糊的静态,手段总是相对清楚的动态,不说不是同类量,至少是很难作为同类量进行大小的比较。这是数学思维,在这里也可以说是科学思维了。

同为手段,哪一个重要,是感觉;

同为目的,哪一个重要,是分析。

我们学习的数学思维,几乎都是数学家们的思维,是他们的创新思维,体现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档次,综合性要求比较高。行为、思维、控制力和力量等方面仍处于生长中的未成年学生,仅仅是模仿就会有很大困难,更不要说是独立发现创新了。可见,把分析思维作为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是目标了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前文中我说了,感觉就是一步或两步的思维。从这个意义上看,分析思维就是感觉思维的某种形式化的集合,可以说感觉思维是分析思维的基础,也是基本。同为手段中,基础基本当然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了。

分析是发展了的人类文化文明的思维形式,源自于本能,不是本能。比之分析,感觉就更显人类思维的本能了。感知是知识性的感觉,也就是文化文明的感觉,无论是怎么的直接或是简单,即使是直接源自于人的思维本能,也不是人的思维的本能。

例如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正常人都能看到,能看到这一图形的视觉感觉就是人的本能;能直接说出图形中的同位角,就是知识性感觉,就是数学的文化文明,不是本能了。我想啊,说直觉是天赋,应是仅指类似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等原始的本能性感觉。文化文明的直觉源自于天赋,不是天赋,是后天的事。

同为手段中,感觉更显本能,本能的东西不需要教,但必须育。我在微博中经常说厕所里不需要教授,就是这个意思。同为手段中,可以少教和不需要教的东西多了,效率自然更高,感觉统帅分析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十年的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实践中,我把感觉锻炼作为宏观的教学手段,看来是蒙对了。今天说这些,是学习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后的思考。

今天的我,阅读《教育过程》,深感布鲁纳们提出的发现法能闻名于世,就是因为布鲁纳们认识到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性质之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讲了发现思维所需要的主要元素,比较实在。只要我们还需要发现法,这几个主要元素一个都不能少。

可惜的是他们提出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在程度上的不一样,没能根据这个不一样,对《教育过程》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准确定位。提出并重视了直觉感觉问题,没能认识到直觉感觉在未成年人教育教学中必须有的统帅性定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58389-1086452.html

上一篇:感觉和分析
下一篇:学而即创之之一: 创新也有不难时
收藏 IP: 183.210.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