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日记摘抄(6)----吴伯泽送我签名本

已有 3441 次阅读 2014-8-5 06:53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日记摘抄(6----吴伯泽送我签名本

武夷山

 

2001521

昨天上午去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参加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颁奖仪式。吴伯泽送我一本《物理世界奇遇记》,有他签名。此书列为一等奖的第一位。……

 

吴先生于2005年去世。百度百科的吴伯泽条目如下:

吴伯泽,编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外国作品研究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吴伯泽 1933~2005

吴伯泽1933年生于福建泉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俄语专业。

同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俄语翻译员,1957年调科学出版社工作。

吴伯泽从195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共发表译作约500万字,如苏联科学院院长布洛欣采夫的专著《量子力学原理》等。在其科普译作中,最受欢迎的除《物理世界奇遇记》以外,还有已故华裔美国电脑大王王安的自传《教训》等。1978年开始进行科普创作,发表作品50多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移居太空,势在必行》、《隐形人》等。

 

在北大刘华杰教授的《拟子摇车》中,列出了科学文化图书50部(附在下面),《物理世界奇遇记》是其中第二编“经典·前沿类的第一种。我的译著是编号21的《人工科学》。编号17的《“深蓝”揭秘》是我校译的。

必读的科学文化图书50部  

第一编 博物·生命

1  《生长和形态》 达西·汤普森著,泰勒·邦纳改编,袁丽琴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2  《贝壳的自然史》 海尔特·J.弗尔迈伊著,陈再忠、刘利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塞耳彭自然史》 吉尔伯特·怀特著,缪哲译,花城出版社,2002年
4  《对称》 外尔著,冯承天、陆继宗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 (美)波伦著,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  《死亡的脸》
7  《生命的未来》
8  《沙乡年鉴》
9  《寂静的春天》
10 《倾斜的真理:论盖娅、共生和进化》
ll 《自私的基因》
12 《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

第二编 经典·前沿

13 《物理世界奇遇记》
14 《时间简史》
15 《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16 《混沌与分形:郝柏林科普文集》
17 《深蓝揭秘:迫寻人工智能圣杯之旅》
18 《脆弱的领地:复杂性与公有域》
19 《天遇:混吨与稳定性的起源》
20 《预测未来》
21 《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
22 《湍鉴:浑沌与整体性科学导引》

第三编 历程·浪漫

23 《基因·女郎·伽莫夫:发现双螺旋之后》
24 《科学的历程》
25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
26 《地球探赜索隐录:地质学思想史》 (澳)奥尔德·罗伊德(Oldroyd,D.R.)著,杨静一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7
27 《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28 《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
29 《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
30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31 《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
32 《万物简史》
33 《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

第四编 运作·出轨

34 《诺贝尔的囚徒》
35 《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
36 《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
37 《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
38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39 《谁想成为科学家?》
40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美国的科学与卫生普及》

第五编 本性·警省

41 《失窃的收成:美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
42 《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
43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44 《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
45 《美丽的新种子:转基因作物对农民的威胁》 皮埃尔,苏瑞特著,许云锴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版 
46 《敬畏自然》
47 《哥本哈根:海森堡与玻尔的一次会面》
48 《羚羊与秧鸡:二十一世纪的反乌托邦》
49 《天使与魔鬼》
50 《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7158.html

上一篇:刘华杰的《檀岛花事》很棒
下一篇:[转载]发掘理趣的科学阅读
收藏 IP: 1.202.79.*| 热度|

5 李轻舟 李学宽 李杰 陈湘明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