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为什么坚持用“科技元勘”这个词? 精选

已有 7615 次阅读 2012-11-10 07:02 |个人分类:译海扁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为什么坚持用“科技元勘”这个词?

武夷山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studies),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博主倡议译为“科技元勘”,我很支持。为什么支持呢?

显然,不能译为“科技研究”,“科技研究”会被误解为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即通常所说的“科研”。“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自然和社会,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是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技术活动自身。

其次,不宜译为“科学学”。科学学对应的英语是science of science,是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创立的。“科学学”这个名称的隐含意义是:对科学之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科学,科学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而西方国家多数搞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的人,都不承认社会发展有什么规律,也不承认科学发展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规律”。这里是存在着意识形态分歧的。

再次,最好不要译为“科学技术论”。认可“科学技术论”译法的人还是较多的。不过,在汉语中,虽然“论”没有“学”那么“严谨”,但也相当聚焦了,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灾变论,等等,研究范畴还是很清楚的。而用studystudies来表达的研究领域都相当松散,例如,Asian Study,包括对亚洲国家所有领域(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口、经济,等等)的研究,完全没有什么焦点。同样,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是以科学技术自身为研究对象,可以从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情报学、心理学、统计学、人类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学、伦理学等多个视角入手进行研究,是非常松散的,远未达到“论”的收敛程度。

元勘,就是在元(meta)层次或超越的层次上进行的勘察、探讨、研究。一开始,人们肯定对这个说法不习惯,但慢慢就习惯了。比如,我把“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译为“人工科学”(原意是“关于人工事物的科学”,但这个表达方式太长了),刚开始,读者也觉得怪怪的,后来大家基本上都接受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30983.html

上一篇:科技元勘的一些基本理念
下一篇:个人藏书清点(七)
收藏 IP: 219.142.139.*| 热度|

39 李伟钢 许培扬 曹聪 陈小润 陈国文 余昕 李学宽 钟炳 蔣勁松 刘广明 魏瑞斌 黄晓磊 王善勇 赵星 王春艳 杨月琴 刘钢 曹俊 刘颖彪 庄世宇 谢蜀生 杨洪强 苏力宏 李宇斌 陈冬生 贾伟 陆俊茜 刘耀 李毅伟 虞左俊 王守业 刘艳红 李土荣 黄宁燕 王琳 赵凤光 yunmu zhanghuatian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